舞獅起源于漢朝時獅子第一次從西域傳入,有人模仿獅子的外貌和動作制作成了戲劇,到三國時發展成舞獅。
舞獅作為一項民間藝術,在逢年過節或者舉行慶典的時候,人們會舞獅助興。伴随着鑼鼓聲,表演者們會穿上用紅、黃或者紅、白彩布制作的獅子服裝,頂着巨大的獅子頭,開始模仿獅子跳躍、翻滾、猛撲等動作。
獅子體型健壯,是猛獸的一種,處于對獅子勇猛的崇拜,人們認為舞獅子可以驅鬼辟邪,所以在過年或者舉行慶典的時候就要進行舞獅。
舞獅子起源于漢代,當時獅子第一次從西域傳入中國,有人觀察了獅子的形态、動作,編排了戲劇給大家觀賞。這就是舞獅的起源。作為一種舞蹈在三國時期舞獅子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節日慶祝方式。
相傳唐明皇在遊月殿的時候,夢到了一個五彩缤紛、闊口大鼻的獨角獸在宮殿門口的台階上玩球,形态威武又調皮。醒了之後就找來畫師畫出了夢中這隻瑞獸的樣子。這就是後世舞獅“金鍍眼睛銀貼齒”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