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單位如何推導?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電 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日前發布消息稱,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全票通過了關于“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号決議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将改由常數定義,于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國際單位如何推導?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國際單位如何推導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電 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日前發布消息稱,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全票通過了關于“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号決議。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将改由常數定義,于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
這是國際測量體系有史以來第一次全部建立在不變的常數上,保證了SI的長期穩定性和環宇通用性。就像1967年秒定義的修訂使今天擁有了GPS和互聯網技術一樣,新SI将在未來對科學、技術、貿易、健康、環境以及更多領域産生深遠影響。可以說,SI的修訂是科學進步的一座裡程碑。
國際單位制(SI)是全球一緻認可的測量體系。其起源可以追溯至1875年,17國簽署《米制公約》并正式同意推行統一的國際測量體系。
SI由7個基本單位以及許多導出單位組成。SI單位可以表示任何領域的測量結果,如物體的物理尺寸、溫度和時間等。
“‘米制’在創立時的願景即是‘為全人類所用,在任何時代适用’。其初衷是用一種全球一緻的‘常數’而非某種主觀的标準來定義單位,而這一點随着SI的修訂真正成為了現實。”國際計量委員會前主席白瑞·英格裡斯表示。
正如國際計量局局長馬丁·米爾頓在公開發表的聲明中所說,此次SI的修訂,用基本常數作為我們認識和定義質量、時間等自然界基本概念的基礎,意味着我們在深化科學認知、推動技術進步、解決許多社會重大挑戰方面的基礎更加堅實了。
中國計量院從事質量新定義研究的李正坤研究員介紹,用基本物理常數普朗克常數h重新定義千克後,質量基本單位更加穩定,量值傳遞更加可靠,不必再考慮IPK質量是否發生變化,更不必擔心IPK丢失、損壞可能給全球質量量值統一帶來的毀滅性災難。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在SI基本單位複現新理論、新方法等方面持續開展研究。截至目前,中國計量院已在玻爾茲曼常數、普朗克常數和阿佛加德羅常數等物理常數測量以及量子基準的建立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特别是該院利用聲學法和噪聲法兩種方法測得的玻爾茲曼常數,為SI溫度基本單位開爾文的修訂做出了重要貢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