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稱中原,省會鄭州,簡稱“豫”,因曆史上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曆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截至2016年底,河南省下轄20個縣級市、85個縣。其中,就縣級輝縣市,是河南乃至全國唯一以“縣”為名的縣級市,也即名字中包含了市縣二字。
一
首先,輝縣市屬河南省新鄉市,地處河南、山西兩省接壤地區,北依太行,南眺黃河,是河南省的經濟強縣,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位列中部六省百強縣第28位。輝縣市曆史悠久,早在遠古時期,該地區為共工氏部族居地。在帝颛顼時期(約公元前25世紀),颛顼部落與共工部落在中原地區(今河南北部)作戰。共工的後裔為炎帝一族分支共工氏部落聯盟的首領,居住在九州黃河中遊河西地區(約在今河南輝縣境)。
二
夏朝時期,大禹治水後将天下劃分為古九州,輝縣市屬冀州之域。周武王姬發建立西周後,周成王封周公姬旦庶子于凡,建立凡國,爵位為伯爵,建都在在今河南省輝縣市雲門鎮凡城村。春秋時期,凡國等小國相繼滅亡,該地區屬于衛國。戰國時期,該地區成為魏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剪滅齊楚燕魏趙韓六國,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輝縣市一帶屬于河内郡。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後,在該地區東部置共縣,西部置山陽縣。
三
東漢到南北朝這一曆史階段,該地區依然分屬共縣、山陽縣。公元586年,隋文帝楊堅省山陽縣,改置共城縣,屬冀州河内郡。公元618年,唐朝在該地區置共州,轄共城、凡城二縣,其中凡城縣得名于西周時期的凡國都城。公元622年,唐朝廢共州,并凡城縣入共城縣,屬河北道衛州。北宋時期,共城縣屬河北西路。公元1189年,金國占領該地區後,将共城縣改稱為河平縣,後改為蘇門縣,屬河北西路。
四
最後,公元1215年,升蘇門縣為州,取謝靈運“山水含清輝”詩句命名,稱“輝州”,領蘇門、山陽二縣。元朝建立後,該地區屬中書省。公元1368年,也即朱元璋建立明朝時,在該地區置輝縣,屬河南省布政使司衛輝府。1988年10月撤銷輝縣,建立輝縣市(縣級),河南省管轄,新鄉市代管。截至2012年,輝縣市下轄11個鎮、9個鄉,面積達2007平方公裡,人口約為84萬人。
文/情懷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