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沐浴的花灑很容易積垢?新換的花灑過不了多久,出水孔眼就能看到褐色的異物。
流進熱水器的自來水帶來了看不見的生命,雖然自來水不像雨水那樣生機勃勃,但也并非空無一物。居住在熱水器裡的微生物跟你一樣,喜歡洗熱水澡,在溫暖的環境裡,它們生長得更快。熱水器,是家裡最受微生物歡迎的地方之一了。
當熱水器裡的熱水流過沐浴管道,經過花灑噴頭時,水裡的微生物會粘附在管道内壁和噴頭孔眼。時間久了,微生物群能建構出一層厚達半毫米的生物膜,長出孔眼裡的褐色異物。
單個細菌你的肉眼看不見,但是幾萬億個細菌摞起來你肯定不會錯過。花灑噴頭的生物膜不止是細菌疊加那麼簡單,而是一整座的細菌堡壘。多種細菌聚合在一起,大家排洩出多糖基質,當做建造防禦堡壘的磚瓦石塊。難以分解的多糖基質建造了一座攻不破的生物膜堡壘,細菌部落安全地生活在生物膜裡,長期駐紮在花灑噴頭上。
當熱水流過花灑時,細菌群躲在生物膜裡不會被沖走,每次還會不失時機地從水流中撈一點食物。每天你洗澡的時候,也是細菌群進餐的時間。
花灑裡的微生物部落
熱水器裡的微生物群跟自來水裡的不一樣,種類更少。自來水裡有數千種微生物,熱水器裡隻有數百種,或是幾十種。幾十種微生物,每一種都發揮着自己的作用,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态系統。在生物膜中,人們甚至發現了捕食性細菌在遊動。
那熱水器裡有哪些微生物呢?跟自來水的水源來源有關系,河水、湖水、水庫水、地下水各有各的生态圈。另外跟消毒方式也有關系,自來水廠使用的消毒殺菌工藝和藥劑不一樣,出廠水中的微生物種類和數量也各有不同。
熱水管道裡的生物膜多姿多彩,細菌,原生生物,吃原生生物的線蟲,真菌全部都有。羅列出一堆微生物名稱沒什麼意義,我們來看花灑裡最危險,有可能緻病的一種細菌--分枝杆菌。(注:花灑裡的分枝杆菌是非結核分枝杆菌,NTM)
分枝杆菌跟大多數水性病原體(比如霍亂弧菌)不一樣,它呆在水裡很自由,不會主動進入你的身體給你找麻煩。花灑裡分枝杆菌的正常栖息地是管道,它還有個名字叫嗜管菌。嗜管菌通常不是病原體,隻有當它們偶然進入你的肺部時,才有可能引起肺炎,帶來麻煩。你洗澡時,水裡的分枝杆菌對你沒有健康危害。
微生物學家做了花灑微生物的分析實驗。收集數據不難,實驗組在網絡上發出請求,世界各地的居民用棉簽擦拭自家的花灑噴頭,把取樣棉簽郵寄給實驗組。下圖是各式各樣的取樣花灑。
花灑裡的微生物群豐富多彩,樣本裡單單分枝杆菌就有幾十種,居住地不同,分枝杆菌種類也有所不同。雖然種類多樣,但是從數量上可以看出規律。
先看美國的,部分使用市政供水的自來水花灑中,90%的細菌是分枝杆菌。沒有使用市政水,而用井水的花灑中,沒有分枝杆菌。再看歐洲,加了消毒劑的市政供水花灑中,分枝杆菌占大部分。不加消毒劑的市政供水花灑中,生物膜厚度更厚,但是分枝杆菌數量很低。
市政供水的自來水裡通常加入含氯的消毒劑控制細菌,自來水經過消毒,可以殺死大多數細菌。易受影響的種類被殺死了,耐受性強的細菌幸存下來。其中最堅強的是分枝杆菌,它對氯和氯胺有很強的抵抗力。經過市政消毒的自來水對分枝杆菌來說,就像一個清場以後的食堂,平時排很長的隊伍才能打到飯菜的窗口,現在都沒人了,分枝杆菌可以盡情享受。
自來水加氯,把其它微生物殺死,而水裡的資源全留給了難以殺死的分枝杆菌,讓它在消毒之後茁壯成長的現象叫做:競争釋放。也叫生态釋放,因為種間競争減弱而形成的生态位擴展。
如果用含氯漂白劑清洗花灑噴頭的話,下一次新長出來的分枝杆菌比之前的數量多了3倍。[2] 有個建議:當你發現花灑裡有生物膜,要清潔噴頭時,最好的辦法是物理擦拭,用毛巾或棉簽擦洗幹淨就行。
最健康的水裡有個生态圈
自來水裡加氯是最經濟易行的消毒方式了,當自來水離開水廠,通過管道、水泵、儲水箱再送到你家的龍頭時,需要保證龍頭出水有一定的餘氯量,最低餘氯量用來控制細菌數量。其他消毒方式比如:紫外線、臭氧消毒都無法控制龍頭出水的細菌數在規定值之内。
美國和中國的市政供水都需要加入消毒劑處理,歐洲市政供水有點兒不一樣,在丹麥、德國、比利時、奧地利等國家的大部分城市裡,市政供水來自地下水水源,經過簡單的沉澱、過濾,把灰塵泥土、樹枝草葉清理幹淨後,不加消毒劑直接送水使用。比如,維也納的市政水直接從喀斯特含水層流出,未經處理。
什麼樣的水需要加消毒劑,什麼樣的水不用消毒?
隻看細菌數量不行,還得看看水裡的微生物種類。如果水裡對人體有害的病原體濃度足夠低,低到不會讓我們生病時,那麼飲用水是安全的。地下水的蓄水層越深,蓄水的時間越長,水裡的病原體就越少,水源就越健康。
跟我們想象中一塵不染的地下水不一樣,健康的地下水不是純淨水,水裡住着多種多樣的微生物。實際上,地下水中的生物種類越多,病原體存活的可能性越小。如果病原體是細菌的話,它得為食物和空間跟其他細菌競争。除了争奪食物資源外,病原體還有天敵,捕食性細菌和原生生物,它們都以病原體為食。比如原生生物纖毛蟲一天能吃掉周圍8%的病原體,鞭毛蟲能吃掉50%的病原體。另外,病原體還得躲着不被噬菌體感染。
在地下水的生态圈裡,站上食物鍊頂端的是小型節肢動物,它們像洞穴動物一樣失去了顔色和視覺,變成了透明的盲蟲,依靠觸覺和嗅覺在水中覓食。
上圖長得像蝦的透明蟲子是在德國地下水中發現的一種片腳類動物。
隻有當地下水具有生物多樣性時,這種盲蟲才會出現。它們的存在是水源健康的指标,也就是說,如果你在水裡看到活着的透明盲蟲時,可以放心大膽地喝水了。在污濁的水源裡,透明盲蟲無法生存。
經過長時間的自然滲透地下水源,安全健康。不幸的是,我們沒有為自然留出足夠的空地來讓它發揮作用。很多地區的地表水已經被病原體和工業毒素污染了,地表水毒素濃度越高,滲透到地下的概率也越大。土壤和岩石要經過上萬年的時間才能為我們澄清的一灣清水,我們随意傾倒一點兒工業廢水就污染了整個水層。
微生物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35億年,而人類才出現了3百萬年。微生物群對我們的影響遠超我們的想象。而我們一直在侵占它們的領地,用消毒劑絞殺它們,用工業廢料毒化它們。最終的結果是微生物群中對我們有益的弱小生命被消滅了,留下抵抗力最強的細菌真菌病毒來抵抗我們。
扼殺水裡看不見的微生物,我們失去的遠比得到的要多。
#我來科普#
#這很科學#
#科普一下#
附:今天更新跟我們共同生活的微生物系列文章,這是第4篇:水裡的微生物群。
參考資料:
1:C. R. Proctor, M. Reimann, B. Vriens, and F. Hammes, “Biofilms in Shower Hoses,” Water Research 131 (2018).
2:L. M. Feazel, L. K. Baumgartner, K. L. Peterson, D. N. Frank, J. L. Harris, and N. R. Pace, “Opportunistic Pathogens Enriched in Showerhead Biofilm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6, no. 38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