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著名的文學家、學者南懷瑾,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不可否認的是,南懷瑾先生在學術上具有極高的造詣,為中華文化的延續和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不過,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卻并非是他的學術著作,而是他求仙問道的奇聞異事。
其實,這一個潛心研究中華傳統文化的大師,對于武俠以及求仙問道也是具有濃厚的興趣。原來南懷瑾先生從小就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武俠小說,對于其中各色各樣的英雄人物是崇敬不已,小時候便自己嘗試學習武藝,成年之後亦是想要四處尋覓師傅。
後來,果真還讓南懷瑾先生找到了一位武藝高強、神通廣大的高人。根據南懷瑾先生回憶,那一位來自四川的高人曾經并指成劍,隻是輕輕這麼一揮,就能夠将數人合抱粗的松樹給攔腰折斷。南懷瑾見狀不由得大吃一驚,稱贊為“超脫了凡人境界”。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那一位高人是否真的如武俠小說裡的武林高手一樣,擁有強大的内功和勁氣,能夠以指為劍,将一棵松樹給攔腰斬斷?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來自四川的武林高手我們都知道,南懷瑾先生在成名之後,便負笈四方,四處遊曆。這不僅僅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南懷瑾先生不僅僅是為了學問上的事情,而且是為了實現從小到大尋仙問道的夢想。于是,南懷瑾先生便開始四處拜訪名山大川和其中隐居的隐士,希望能夠得到屬于自己的機緣。
根據南懷瑾先生的後人表示,南懷瑾先生當初是“不計耗資,不論宗派,凡遇有一技之長的人,或具神通,或有道,或有武功,即頂禮叩拜為師”,在他20歲之前的時候,“所拜的師父,各門各派,積加起來亦多達八十餘人。所學範圍有南宗、北派,長拳、短打,乃至十八般武器,少時亦習弄過十四件左右,外加蒙古摔跤、西洋撲擊等”。
由此可見,南懷瑾先生對于習武和尋仙問道這兩件事情到了何種癡迷的地步,竟然拜過80多名各門各派的師傅。隻不過,或許是因為身體素質的緣故,南懷瑾先生并沒有修習到一身高強的武藝,并且學得很雜,難以精通。
直到後來,南懷瑾先生遇到了一位号稱是“劍仙”的高人。這一位高人來自四川,名字叫做王青風,隐居在鴻鹄山之中。所謂“燕雀安知鴻鹄之志哉”,鴻鹄山自古以來就是藏龍卧虎之地,根據史書記載,就連東漢著名的張天師張道陵當年也是隐居于此的。
因為了解了王青風的事迹,南懷瑾先生便效仿當年劉備三顧茅廬,多次前往鴻鹄山拜訪王青風的隐居之地。一開始,王青風也表示自己已經遠離紅塵,不願再收弟子,但是最終他還是被南懷瑾先生的誠心感動了,與他進行了一次長談。
在長談的過程中,王青風也是不禁為南懷瑾先生那豐富的學識而觸動,另外,南懷瑾先生也是為王青風的境界所折服。後來,王青風也是親自為南懷瑾先生展示了一番自己修煉的劍術,根據他所說:
“劍道有兩大境界,一者為有形之劍,一者為無形之劍,而我已經學至無形之劍境界。”
二、無形之劍境界王青風的話聽上去十分玄乎,南懷瑾先生即便對他敬畏有加,但内心也暗自不信。然而,接下來王青風的演示,就讓南懷瑾先生目瞪口呆。隻見王青風氣沉丹田,将五指并攏成劍,對着一棵粗壯的松樹隔空揮下。
頓時間一聲巨響,而後整一棵松樹便不堪重負地攔腰折斷。當南懷瑾先生上看查看的時候,赫然發現松樹樹幹上的缺口十分光滑整齊,仿佛被利劍給斬斷一般。見此情景,南懷瑾先生對于王青風高強的武藝和無形之劍的境界再無懷疑,一心想要拜其為師,學習武藝。
不過,王青風終究沒有傳授給南懷瑾先生這一門神奇的劍法。而後來的事情,我們也不得而知。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王青風究竟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或者說這根本就是南懷瑾先生杜撰出來的?我們也不得而知。
小結
其實以南懷瑾先生的學術影響力來看,他杜撰造假的幾率并不大,他的這些所見所聞也是由他本人親筆寫下的。那麼,這一門神奇的劍法很可能就是某種魔術障眼法,不然為何王青風不肯将劍法傳授出去呢?不論如何,我們都應該理性看待,而不是盲目推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