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科技
/
馬斯克研究人腦與ai的結合
馬斯克研究人腦與ai的結合
更新时间:2025-04-03 02:37:26

馬斯克研究人腦與ai的結合(人腦與電腦共生)1

“我們的大腦會被人工智能劫持嗎?”

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想要在2020年底之前将人腦連接到計算機上。“從移居火星到改造人類,瘋狂的馬斯克正在讓科幻變成現實”,據英國《金融時報》18日報道,他旗下的腦機接口初創公司Neuralink,希望在明年年底之前開始對人類患者進行試驗。馬斯克16日晚在一個産品演示會上表示,人類面臨被人工智能(AI)超越的風險,但如果人腦能通過與電腦連接,将讓人類實現“某種與人工智能的共生”。然而,這一雄心勃勃的項目立即在世界範圍内遭到質疑。“我們的大腦會被人工智能劫持嗎?”德國《焦點》周刊18日稱,“這将是非常可怕的結局”。還有網友幽默補刀:“好的,我們很快在睡夢中也要看到跳不過去的廣告了!謝謝馬斯克!”

馬斯克研究人腦與ai的結合(人腦與電腦共生)2

馬斯克

雄心勃勃

這家位于舊金山的初創企業16日表示,他們已經找到了高效實現腦機接口的方法。這實際上是一套腦機接口系統:利用一台神經手術機器人向人腦中植入其稱為“線”的專有技術芯片和信息條,然後可以直接通過USB-C接口讀取大腦信号,甚至可以通過蘋果手機的應用程序(App)進行控制。Neuralink公司已開始在老鼠身上進行測試,并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合作用猴子實驗。

馬斯克研究人腦與ai的結合(人腦與電腦共生)3

馬斯克旗下公司的腦機接口植入方式。

在16日通過視頻網站YouTube公布的演示中,該公司展示了一個連接到實驗鼠身上的系統,可以從1500個電極讀取信息,馬斯克稱目前已經通過實驗證明,“猴子可以通過大腦控制電腦”。馬斯克說,這個新領域有望增強人體機能,或為截癱患者配備可用大腦操控的機器人。

馬斯克研究人腦與ai的結合(人腦與電腦共生)4

腦機接口系統工作原理。

據《紐約時報》17日報道,電極線、植入線的機器人以及用于讀取大腦信号的芯片,是上述腦機互動設備的核心技術。美國“前沿”科技網站16日稱,柔韌的電極線是Neuralink首次公布的重大突破。這些線的寬度大約是 4 到 6 微米, 相當于頭發絲的1/4。與腦機接口現在使用的材料相比,這種線對大腦造成損傷的可能性較小。至于頭部開孔,目前外科醫生必須在頭骨上鑽孔才能植入螺紋。但在未來,他們希望使用激光束在頭骨上打出一系列小孔。

可以自動植入這些線的機器人是Neuralink 的另一個重大突破。這個機器人被形象地稱為“縫紉機”,因為工作方式類似于縫紉機,一針一針地将線植入大腦。該機器人每分鐘能夠植入6根線。此外,Neuralink 已經開發了一個能夠更好讀取、清理和放大大腦信号的定制芯片,通過上述電極線與大腦連接,每一根線束由1024根線組成,每一根都可以無線連接到耳後一個可穿戴、拆卸和升級的設備,這個設備可以與手機無線交互。

《金融時報》18日報道說,在16日的演示會上,Neuralink的高管們樂觀表示,這項技術很快可幫助人類應對一系列疾病,比如幫助截肢者重新獲得行動能力,僅通過思維就可以實現交流,以及恢複運動與感官功能。他們表示,該公司将争取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批準,最早于明年開始人體臨床試驗。

技術質疑

新腦機接口技術也被稱作“生物黑客”行為,往人體植入芯片是科幻片中“生物黑客”的典型做法。一些網友已經按捺不住對“人腦黑客”技術的向往。有的說:“Neuralink正在打造真正的黑客帝國!”有的說:“黑客帝國中,矩陣用的是腦後插管,而現實生活中,馬斯克用的是耳後插管。”還有不少網友要求做Neuralink的試驗品:“我想進入黑客帝國,馬斯克,快幫我引薦一下。”

盡管馬斯克的新項目主旨是通過對人腦以植入芯片來改善腦損傷以及其他殘疾患者的生活,但“雙刃劍”式的人工智能對人腦進行控制的做法遭到很多質疑。美媒稱,當前馬斯克公司尚未向FDA提交獲準啟動對人腦進行此項試驗的申請流程。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17日稱,目前大腦的信息采集方式分為兩種:侵入式和非侵入式。Neuralink采用的是前者。侵入式方法的好處是采集的信号非常準确,但缺點也很明顯,它對大腦存在一定的破壞性,開顱手術本身也具有相當的風險性,有感染可能;同時,實驗從動物到人的時候,是不是能實現,有什麼排異反應,有沒有人願意做實驗是有待觀察的。

同日,《紐約時報》報道稱,獨立科學家警告說,實驗在動物身上取得成功不一定就意味着能夠在人體上取得成功,人們還需要進行人體實驗來确定這項技術的前景。卡耐基梅隆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何斌說,如今一些癫痫患者植入了數十根電極線來監測大腦活動,但在普通人群中,這樣植入大腦的電極線可能會造成風險或者潛在地損害大腦的工作。

美國《商業内幕》17日報道說,美國神經反饋學專家菲利普·海勒認為,Neuralink的腦機接口系統存在風險,“當醫生打開病人頭骨來整合腦機接口時,可能導緻腦損傷、炎症和結疤”。德國弗萊堡大學生物醫學微技術系的斯蒂格利則直言,Neuralink的方法不切實際,“雖然它可能會成為偉大的科幻小說,但實際上隻是胡扯”。

有網友18日這樣諷刺馬斯克:“科學:我們還不太懂大腦怎樣工作。埃隆:我們可以用藍牙連接大腦了。”

倫理擔憂

“好萊塢電影的情節離現實又近了一步!”德國新聞電視台18日稱,《黑客帝國》等好萊塢電影,想象了一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崛起,人腦被植入設備的高科技時代。現在,億萬富翁馬斯克正在讓幻想變為現實。人類無限神秘的内部世界正在被逐漸打開。這會是一個美好的開始,還是一場噩夢,現在仍是一個未知數。

有美國專家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時表示:“從原始腦活動中搜集數據具有很大危險性,可被用于對人腦的影響、操縱和利用。誰能進入這些數據?這些數據是否與第三方分享?人們應對其個人腦數據進行全面控制。”《人類/機器》一書的作者之一丹尼爾·紐曼也表示:“委托大企業使用我們大腦數據的想法會對社會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安,現尚無證據表明我們應對朝着此方向發展感到信任。”

的确,很多網友都表達了這方面的擔心,有網友說:“馬斯克為什麼不自己先試試?”還有網友說:“看了馬斯克的演示,我整宿睡不着覺,胡思亂想——關于未來,關于技術,自己會不會以半機器人的身份死去,機器人會不會殺了我們?”

德國《焦點》周刊18日稱,這項腦機交互的技術,盡管有可能增強人腦,但也可能讓人類被人工智能劫持。一旦被劫持,機器就可以控制人類的思維、感情及活動。此前已經有20多位神經系統學家、倫理學家和機器智能工程師通過《自然》雜志表示反對這種嘗試。現在仍需要持續的讨論,讓它朝着人性化方向發展。

“馬斯克的目标:把人類變成半機器人”,奧地利《标準報》18日發表評論稱,馬斯克再次想要“拯救世界”,他可能認為這是超越自然和增加人類智慧的一種方式,到那時,“馬斯克就可能成為上帝”。但這是反人類的,涉及倫理道德等問題。如果人類大腦被控制,将引發無法控制的結果,比如人類互相殘殺、戰争等,“人類還沒有為此做好準備”。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王逸

長按關注,

您就是環環的衣食父母

覺得不錯,就點在看哦~! ↓↓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電腦tab鍵怎麼取消
電腦tab鍵怎麼取消
經常用電腦的小夥伴,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疑問:鍵盤最左邊那個不起眼的“Tab"鍵到底是幹嘛用的?可能有90%的人從未使用這個鍵,Tab鍵到底該如何使用?今天就來深扒一下Tab鍵的超強用途!1、快速調整word中多行文字位置如果要對下圖中...
2025-04-03
mac上怎麼清除微信聊天記錄
mac上怎麼清除微信聊天記錄
使用mac蘋果電腦版微信的小夥伴,發現電腦越來越慢,因此想要清除微信中的聊天記錄,但是卻不知道如何清除,那麼小編就來為小夥伴們介紹一下吧。實操步驟如下:第一步:點擊并打開微信軟件。第二步:來到下圖所示的微信軟件主頁面後,點擊左下角箭頭所指的...
2025-04-03
bas樓宇控制系統
bas樓宇控制系統
bas樓宇控制系統?一、系統說明,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bas樓宇控制系統?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bas樓宇控制系統一、系統說明建築設備監控系統是對建築物内各類機電設備的運行、安全狀況、能源使用和管理等實行自動監測、控制與...
2025-04-03
cfhd劇情模式現在在哪
cfhd劇情模式現在在哪
穿越火線高清競技大區(以下簡稱CFHD)已經正式開放,随着CFHD正式開放而來的還有萬衆矚目的劇情挑戰模式!在劇情挑戰模式預告放出的時候就拉滿了關注度,不少玩家紛紛讨論好奇劇情挑戰模式中到底會講一個怎樣的故事,據CFHD官方所說,劇情挑戰模...
2025-04-03
工廠計時用什麼考勤機
工廠計時用什麼考勤機
相當長時間以來,很多制造業、工廠老闆BOSS或HR經理經常問到這樣的問題:像我們這樣的企業工廠,到底适合使用什麼樣考勤機和考勤系統呢?從這句話不難看出,相當一部分制造業工廠都在尋找适合本企業使用的考勤軟件系統。考勤制度選擇目前市場上,考勤機...
2025-04-03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