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克孜族文化曆史底蘊深厚,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習俗跟着一代又一代人傳承了下來。訓鷹就是柯爾克孜族一種獨具民族特色的的文化傳統。鷹是一種桀骜不馴的動物,柯爾克孜族人是怎麼把它馴化的呢?下面就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馴鷹的柯爾克孜族人通常隻誘捕雄性鷹馴養,二到三歲最佳,否則馴化難度大,到鷹七八歲時放歸。柯爾克孜族馴鷹的習俗是口頭流傳下來的,沒有任何文字記載,但是柯爾克孜族民間卻一直保留了幾千年的口頭馴鷹絕學。過去馴鷹的秘密是世代相傳,馴鷹人不告訴外人。馴鷹和捕獵需要極大耐心和精力,已經沒多少人願學了。
鷹性情兇悍,桀骜不馴,一般人都是從雛鷹開始喂養,逐步馴化。但它費時費工,馴出的鷹過于嬌弱,缺少野生鷹的攻擊力。而且到鷹巢中掏雛鷹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一旦被發現,會受到雌雄蒼鷹的攻擊,輕則被抓傷皮肉,重則被抓傷雙眼,甚至喪命。真正的馴鷹人直接捕捉成鷹馴養。難度雖大,但一旦馴化,威力加倍。
在進行室外馴鷹前,要把鷹尾的羽毛縫起來,讓它無法高飛;再用拴着繩子的活兔作獵物,讓鷹從空中俯沖叼食。過些時日,把鷹尾線拆去,在鷹腿上拴根長繩,像放風筝一樣在馴鷹人的控制下捕捉獵物。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鷹就成了獵鷹。
過去,鷹為主人捕獵。人們不再需要獵鷹工作了。但柯爾克孜族人與鷹世代相襲的情斷不了。馴鷹成了一種消遣、一種樂趣。隻要鷹往臂彎那麼一站,柯爾克孜男人的日子就過得帶勁兒。就像草原上的漢子迷戀駿馬,城市裡的男人向往靓車。駿馬和獵鷹,讓男人的征服與駕馭欲望得以釋放,使豪情揮灑自如。
在現代社會,獵鷹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小,牧民們僅把他們當作閑暇時的娛樂方式。但還是有一批一批的年輕人接過父輩手中的鷹,奔跑在空曠而深邃的山谷中,傳承着古老的民族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