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文章回顧:
粵東四市:汕頭、潮州、揭陽和汕尾簡談
粵西三市:湛江、茂名和陽江現狀簡談,未來可期
過去我們常說的粵北地區,大多指的是清遠和韶關二市所轄範圍。
但是,自2018年廣東省提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後,廣東省的區域劃分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原來按地理位置和行政區劃劃分的珠三角/粵東西北地區,變成根據基礎條件、資源禀賦和比較優勢劃分的珠三角核心區、沿海經濟帶、北部生态發展區3個功能區,其中北部生态發展區包括韶關、梅州、清遠、河源、雲浮5市。
廣東省最新區域劃分圖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于2019年發布了系列廣東省标準地圖,其中《粵北地區在廣東省的位置示意圖》顯示,粵北地區範圍與北部生态發展區範圍基本一緻,都包括韶關、梅州、清遠、河源、雲浮5市。
因此,最新的廣東省區劃變更裡,變化最大的就是粵北地區。
粵北地區土地面積76687平方千米,占全省42.67%,是全省面積最大區域。粵北5市裡,除了雲浮市,其他4市土地面積都是全省前四大。
2021年有關經濟指标:
- 常住人口1595.4萬人,占全省12.58%,與粵西情況相當。
-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2.3%,也是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低近13個百分點的差距,在粵東西北裡較粵東低,比粵西高。
- GDP合計7282.3億元,占全省5.85%。
- 人均GDP4.56萬元,連全省平均水平一半都不夠,與全國平均水平8.1萬元/人相差3.53萬元。
粵東西北地區在常住人口上基本相當,都處在占全省12-13%的水平;GDP情況也基本相當,各自占全省比例都未超過10%,粵北為其中最低;在人均GDP上,粵北也未能取得較前排名,為粵東西北最低。
可以看得出,同為廣東欠發達地區,粵北地區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說是欠發達地區中的欠發達地區也不為過。
粵北山區連綿不斷的山
韶關市韶關,廣東省地級市,位于廣東省北部,北接湖南,東鄰江西,東南面、南面和西面分别與廣東省河源、惠州、廣州及清遠等市接壤。
韶關市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首批生态文明建設試點地區、國家生态文明先行示範區、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節能減排财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全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護修複工程試點地區、全國第二批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國家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廣東省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革命老區。這些頭銜都說明韶關這座城市的特色,就是山多、生态環境好。
韶關是曆史名城,舊稱“韶州”,因過去很多北方人南遷廣東都必須經韶州,長期扮演南下關口的角色,因此,“韶關”這個名号,在很早的時候就被人們提及并廣為流傳。
韶關應該是廣東省裡最不像廣東的地方。
一方面說的是韶關的人口構成。建國後,因境内有着豐富的煤礦、金屬等資源,以及“臨時省府”期間留下的深厚的工業基礎(尤其是軍工),成為了當時的廣東第一大工業城市,吸引着大批外省移民前往謀生,這些外省移民不限于湖南、江西等臨近省份,還包括全國各地的務工人員。大量外地人進入,造就如今韶關多元文化的精彩,在這座城市的公交車裡,你可以在同一車廂聽到粵語、客家話、普通話、湖南話、江西話在這裡暢通無阻,非常的魔幻。
另一方面說的是韶關的飲食文化。與廣東其他地方口味清淡的菜系不同,韶關人喜歡酸辣口的多,在吃辣的功夫上雖然比不過隔壁的湖南和江西省,但在廣東省内,它要是排第二就沒人敢說第一,尤其是所轄的南雄縣級市,堪稱廣東省最能吃辣的地方,當地名菜“酸筍鴨”更是酸和辣的巅峰制作。
全市土地面積18400平方千米,是廣東省土地面積第二大市,轄浈江區、武江區、曲江區、仁化縣、始興縣、翁源縣、新豐縣和乳源瑤族自治縣,代管樂昌市和南雄市。
2021年有關數據:
- 常住人口286萬,為粵北地區第三多。
-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8.13%,為粵北最高。
- GDP1554億元,為粵北第二。
- 人均GDP5.44萬元/人,為粵北最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萬元/人,為粵北最高。
通過數據可知,雖然韶關在人口和GDP上不是粵北地區領先者,但在城鎮化水平、人均指标上是領先其他粵北城市的,這也體現了韶關作為老工業城市仍有着較為豐厚的經濟基礎。
當然這些所謂的優勢,在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對比下不值一提,韶關的城鎮化水平不僅落後廣東省,還落後全國水平近7個百分點;兩項人均指标上也同樣落後省均和國均水平。
自改開以來,韶關的經濟發展就落後于珠三角地區,未來的發展可謂任重而道遠。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乳源大峽谷
南水湖國家濕地公園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 羅彪 攝
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鄒慶輝 攝
與城市建設相比,韶關的美更多體現在山水之間,境内非常多“國字号”的旅遊景區。
梅州梅州,廣東省地級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東部與福建省龍岩和漳州接壤,南部與潮州、揭陽、汕尾毗鄰,西部與河源接壤,北部與江西省贛州相連。
梅州是葉劍英元帥的故鄉、著名革命老區、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廣東唯一全域屬原中央蘇區範圍的地級市,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國家生态文明先行示範區、國家級客家文化生态保護實驗區、東亞文化之都、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各種頭銜說明梅州市座曆史名城、也是座客家文化名城。
梅州是“世界客都”,是明清以來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發地,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祖籍梅州的華人華僑達500多萬人,是全國重點僑鄉,同時也是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其中台灣500萬客家人中就有180萬祖籍在梅州。像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泰國前總理他信和英拉的祖籍梅州,張國榮和羅大佑等明星的祖籍也是梅州的。
李光耀是祖籍梅州的客家人
客家人的形成,與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中原密切相關,中原人為避難先後多次南遷,其中不少人躲到荒山野嶺的梅州,因當時戶籍已有主客之分,這些中原來的漢人便被列為客籍,久而久之被稱為“客家人”。
而當時的梅州地區位置偏僻、山高水遠、交通不便,導緻開發程度低,相較于廣東其他的平原地區,這裡有大量的土地可開發,更能為他們提供容身之所,因此越來越多的中原人以“客家人”身份聚居于此繁衍生機,也讓梅州逐漸成為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
客家文化最重要的體現莫過于圍龍屋,雖然梅州的客家圍龍屋不如福建地區的客家土樓出名,但梅州的客家圍屋的數量上遠勝其它地方。
梅州的客家圍龍屋多以方形和半圓形為主,布局上多為背靠山、前有水的方式,體現了客家人因地适宜的生存策略。
典型的梅州客家圍龍屋
大埔的花萼樓,是梅州地區少有的圓形圍龍屋
梅州的區位并不好,不僅離廣東省經濟發展中心廣州和深圳有将近400公裡距離,還地處五嶺山脈的莽莽山林中。受制于區位和地形,梅州的交通發展非常滞後,嚴重制約地區經濟發展。
通過地勢圖可以看出梅州山地之多,對交通發展極為不利
梅州土地面積15800平方千米,在全省可排第三。下轄梅江區、梅縣區、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代管興甯市。
2021年有關數據:
- 常住人口387.7萬人,位居粵北地區第二多。
-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2.38%,低于韶關和清遠,為粵北第三。
- GDP1308億元,為粵北第3。
- 人均GDP3.38萬元/人,為粵北最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萬元/人,為粵北第三。
從數據可以看出,梅州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是比較落後的,不僅遠落後于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在粵北地區也能隻算作中等水平。
梅州的城區面積是廣東省21個地級市裡最小的
五指山不止海南有,梅州也有五指山
梅州的客天下旅遊小鎮
梅州沙田柚,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
清遠清遠,廣東省地級市,位于廣東省的中北部、北江中下遊、南嶺山脈南側與珠江三角洲的結合帶上,南連廣州市和佛山市,北接湖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及東北部和韶關市交界,西及西南部與肇慶市為鄰。
清遠是廣東省最年輕的地級市之一,建市不過三十多年,而且與韶關有着非常深的曆史淵源:
- 1983年7月,韶關實行市管縣新體制,清遠、佛岡兩縣從韶關地區劃歸廣州市管轄。
- 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清遠縣,設立地級市清遠市,原清遠縣分為清城、清郊兩個市轄區(1992年清郊區改稱清新縣),并劃廣州市屬的佛岡縣和韶關市屬的英德縣、陽山縣、連縣、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為清遠市所轄。
可以說現在的清遠市都是從廣州與韶關劃分拼湊而來的。
1988年前的廣東省行政區劃更能看出現在清遠市的組成來源
清遠也是一個文化交彙交融之地,轄區内有廣府文化、客家文化以及少數民數文化。
其中廣府文化為主流文化,全市常住人口中70%以粵語為主,主要分布在清城區、清新區、英德市 、連州市、陽山縣 、佛岡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客家人占25%,主要分布在英德市、佛岡縣、陽山縣以及連州市、連山、連南部分地區;少數民族主要有瑤族和壯族,主要分布在連山和連南兩個少數民族自治縣。
清遠在區位上應該是粵北5市裡最具優勢的,清遠市市區到廣州市區和佛山市區都不超過100公裡,大灣區對其經濟輻射帶動作用也更顯著。
清遠市市區的區位優勢可以說非常明顯,不是大灣區勝似大灣區,比很多珠三角城市離廣州更近
但是,清遠又是非常分化的地方,以連州市、陽山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和連南瑤族自治縣為代表的的西北部地區,以山地丘陵為主,交通較為落後,常住人口少,經濟發展落後;而以清城區、清新區、英德市和佛岡縣為代表的的東南部地區,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交通更為發達,集中了近70%的常住人口,以及80%以上的GDP。南北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差距大。
從地勢圖可以看出,清遠除了南部和東南部有連片平原,大部分都是山地丘陵
清遠市土地面積1.9萬平方千米,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轄陽山縣和佛岡縣2個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和連南瑤族自治縣2個自治縣、連州市和英德市2個縣級市,以及清城區、清新區2個市轄區。
2021年有關數據:
- 常住人口398.3萬人,為粵北最高。
-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4.5%,僅次于韶關,為粵北第二。
- GDP2007.4億元,高居粵北地區第一。
- 人均GDP4.48萬元/人,為粵北第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萬元/人,為粵北第二。
從數據可知,清遠的GDP高居粵北榜首,這樣的成績對于建市曆史不長的清遠來說非常難得,也說明了清遠經濟發展更具潛力。
這離不開清遠優越的區位優勢,讓其在經濟發展上能長期位居粵北榜首。當然也要看到其南北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已成為制約其經濟發展的瓶頸。
清遠北江大橋
清遠古龍峽,來清遠離不開的一個遊玩話題就是漂流
英西峰林走廊是喀斯特地貌風景,素有廣東小桂林之稱
溫泉是清遠旅遊名片
河源河源,别稱槎城,廣東省地級市,地處廣東東北部,東靠梅州市,南接惠州市,西連韶關市,北鄰江西省贛州市。
跟清遠一樣,河源也是廣東省最年輕地級市之一,1988年廣東省行政區劃調整時撤銷河源縣,設立河源地級市和河源市源城、郊區(1993年改稱東源縣)兩個市轄區,并将原惠陽地區的紫金、連平、和平、龍川四縣劃歸河源市管轄。
河源的名字與水的關系密切,其别稱“槎城”,槎為竹筏之意,河源主城區因新豐江與東江而三面環水,宛如漂浮江中的竹筏;也有說是其城區東北部新豐江與東江交彙處,江上竹筏縱橫而得名。
河源與水的關系還不止于此。其境内有新豐江水庫和楓樹壩水庫為廣東省最大的兩個人工湖,而且其境内更是東江上遊和中遊的主要流經地,稱得上廣東“水城”和“水塔”,為多個城市提供優質的飲用水源,更是香港最重要的飲用水來源。優質的水源地吸引着大量飲用水企業前來投資,其中新豐江水庫就被農夫山泉選中作為重要的水源地之一,為這個“大自然的搬運工”的工頭坐上中國首富之位奉獻一份力量。
一個河源市的水資源豐富的讓人吃驚
當然,也因河源是大灣區飲用水源供給的主要來源地,河源的工業發展被按下了暫停鍵,任何的污染企業都難以在河源落地發展,這也直接制約了河源的經濟發展,即便河源的區位和地理條件并不差,這也導緻河源經濟發展排名長期位列廣東省地級市後幾名,所以說河源人是了不起的!
河源土地面積1.57萬平方千米,為全省第四大,粵北地區前四大城市就占據了全省面積最大的四個席位。河源市轄1個區、5個縣:源城區、東源縣、和平縣、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
2021年有關數據:
- 常住人口284.1萬人,為粵北倒數第二。
-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9.75%,為粵北倒數第二。
- GDP1274億元,為粵北倒數第二。
- 人均GDP4.49萬元/人,為粵北第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萬元/人,與雲浮并列為粵北倒數第一。
通過數據可知,河源經濟發展不僅落後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在粵北五市裡都是最後兩位的存在。不能發展工業,河源隻能在第三産業上繼續下功夫了,還望各位經濟老大哥得多多支持下保護水源的河源人,沒有他們的舍棄,就沒有今日甘甜可口的飲用水。
三面環水,像不像浮在水上的竹筏?
河源城市印象
新豐江水電站大壩
新豐江水庫,又名萬綠湖,是廣東省最大的人工湖,也是全國十大人工湖之一
龜峰塔,保佑源城人民免受水災之害
雲浮雲浮,廣東省地級市,位于廣東省中西部,東靠佛山市和江門市,南接陽江市和茂名市,西連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北鄰肇慶市。
雲浮市硫鐵礦儲量、品位均居世界首位,被譽為“硫都”,是全國最大的硫化工生産基地、廣東省最大的不鏽鋼餐具生産基地。石材加工曆史悠久,素有“石都”之稱,是中國石材基地中心、中國石材流通示範基地、中國人造石之都、中國民間文化(石雕)藝術之鄉。
要是問廣東省最“沒存在感”的城市是哪座?我想雲浮肯定是其中之一。
雲浮因境内有常年雲霧飄搖的雲霧山而得名。該城市如其名字一樣,如虛無缥缈般的存在,很多廣東人甚至還不知道有這個城市的存在。
一方面因為雲浮建制晚,是廣東省最年輕的地級市。1994年設立地級雲浮市,轄雲城區、新興縣、郁南縣,代管羅定市(縣級)。1996年1月,從雲城區劃出9個鎮設立雲安縣。2014年9月,雲安縣改設雲安區。至此,雲浮市轄雲城區、雲安區、新興縣、郁南縣,代管羅定市。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雲浮經濟發展較為落後,與其相鄰的珠三角地區的城市相比毫不起眼。
雲浮過去一直是粵西地區的地級市,2018年“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出來後,打破過去按地理位置劃分的做法,改為以基礎條件、資源禀賦和比較優勢劃分,此次重新劃分後,雲浮市便與韶關、梅州、清遠、河源一起被劃為粵北地區或者北部生态發展區。
與粵北其他4市相比,雲浮未與任何一個粵北城市接壤,它卻神奇的隔着肇慶市被劃為粵北地區,宛如粵北插在珠三角地區的一塊飛地。
隔着肇慶被劃為粵北地區的雲浮市
當然,如今的區劃格局有其道理,粵北五市不管是地理環境,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都是非常接近的。
雲浮市土地面積7785.1平方千米,為粵北最小,轄2區2縣1市,包括雲城區、雲安區、羅定市、新興縣和郁南縣。
2021年有關數據:
- 常住人口239.3萬人,為粵北最少,同時也是全省最少
-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4.55%,為粵北最低。
- GDP1139億元,為粵北倒數,,同時也是全省最低。
- 人均GDP4.77萬元/人,為粵北第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萬元/人,與河源并列為粵北倒數第一。
通過數據可知,雲浮市作為建制最晚、又處于山區的地級市,經濟底子薄,發展條件又遠不如周邊城市,對人口的吸引力低,經濟發展水平如此也是可以理解。
說實話,雲浮的城市建設像是一個大号的縣城
國恩寺,因六祖惠能禅師而聞名
雲浮新港是廣東内河第一大港
雲浮因雲霧山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