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德勒。康拉德-費德勒是德國哲學家,極力主張将美學和藝術學區别開來,因此被稱為“藝術學之父”。19世紀後期,康拉德-費德勒已注意到繪畫、雕塑語言的純可視性意義,強調視覺語言的獨立地位。費德勒區分了兩種不同的經驗方式:感覺的認識和概念的認識。前者主要基于視覺經驗,後者是通過對感覺到的資料進行抽象的、概念的整理過程而獲得的。他認為,真正藝術品的創作,獨立于概念的活動,它基于一種感覺經驗,特别是視覺經驗的獨立自由的發展。而19世紀實證主義科學取向的偏見歪曲了這種關系,其實質是錯誤地把對世界的感覺認知視為低于概念的或抽象的認知。他批評黑格爾基于基督教的、一元論的思想,即把藝術放在其人類精神演進模式中低級階段的做法,即認為藝術(雕塑、繪畫等)是人類精神演進的早期形式,而哲學是其成熟形式,處在高級階段,因此,藝術的視覺思維低于哲學的概念思維,處于初級階段。費德勒開創性地發現并指出,建立在視覺經驗上的認知方式,與建立在概念上的認知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并非屬于後者的低級階段,而是有其獨立意義的,它是藝術家創作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