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應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個過程,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從環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樹立榜樣來教育是發展孩子道德行為的最可靠的辦法。雖然家長不是生來就是爸爸媽媽,第一次當爸爸媽媽要和孩子一起學習。
2、與孩子約法三章。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标準,即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父母在管束孩子時保持一緻,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一的行為标準。同樣也可以樹立起父母雙方的權威性。不要懲罰得太多,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對他好的表現進行獎勵。
3、多了解孩子。在忙于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4、玩是孩子的天分。兒童通過接觸具體的、仿真的與生活有關的東西學習,需要與同伴、成人和環境互動交流,遊戲使兒童放松且發展專注的工作态度,每個小朋友都喜歡玩遊戲,不要去剝奪他愛玩遊戲的權利,當然管理要适當。
5、不要去相互比較。要知道孩子雖小,對于家長所說的:“你看看别人家的小孩,就是比你聰明,比你聽話等”,往往就是這種比較的話語是最容易傷到小孩子的自尊心。孩子雖小,但是自尊心是有的,他們是能聽懂的。有的孩子聽了就越來越自卑,有的就越來越不聽話。要知道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都是個體。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切記不要把自家孩子的缺點和别人家孩子的優點相比。完全沒有可比性。
6、耐心傾聽。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着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