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人民由于深受伊斯蘭教的影響。使得他們的回族文化在飲食這一塊擁有獨立的一個清真美食文化。而且回族清真飲食不僅繼承了中國傳統飲食特色。而且保持了伊斯蘭教的相關飲食規定。獨創其清真特色。
回族是我國人口較多,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它具有獨特的民族特征,同時也擁有其獨特的飲食文化,由于它的獨特性,所以回族的飲食文化同時也為中國的飲食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甯夏回族日食三餐,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面食是回族人民的傳統主食,其品種之多,花樣之新,味道之香,技術之精,都是無與倫比的,顯示回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同時也吃其他雜糧,比如糜子、小米、玉米等。其中的“清真小吃”、“清真糕點”,是中國烹饪和中國食品中的一個重要風味流派,有很高的社會聲譽。
對清真食品、清真飲食,人們大多數經常接觸,但依然顯得神秘,尤其是對回族在飲食上的一些禁忌,族外人普遍表示為不了解、不理解。清真——據史料記載,“清真”一詞最早見于南北朝時期,本意指自然、質樸、純潔。但在國外,“清真”一詞的含義是指符合伊斯蘭教教義規定的“合法的或容許的”。
清真飲食——是伊斯蘭教義下的伊斯蘭文化的一種體現。它是以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文化為基礎的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約定俗成的規範和标準。由包括一切食用的原料、工具、生産條件與手段、生産手法與技藝、生産出來的食品以及使用過程中的一系列禮儀、習慣要求所組成。
其标準和禁忌的主要精神是:有害于身體健康的、污穢的、不潔的、及未厲行宗教儀式而下刀的自死、棄死、病死的東西,都可視為不潔之物,即不“清真”而禁食。杜絕使用穆斯林禁食的豬、騾、馬、驢、狗等動物和一切兇猛貌醜禽獸的肉,忌用一切動物的血液、腦體和自死之物以及沾染過此類物的工具。這些最終都體現在清真飲食的主體清真食品上。
清真食品統指按照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的生活習慣和信仰要求所産生的以供食用的食品。其标準就是必須符合伊斯蘭教的“禁忌”(此規定源于古蘭經)這一穆斯林在飲食方面的特殊的規範标準與限制,達到“清淨無染”“真乃獨一”“至清至真”的要求。
清真食品是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民族群衆的生活必需品,它以飲食唯良、必須選擇、嚴格衛生、講究營養、注重保健為前提,以“清、潔、真、淨”着稱,在原料選擇、品質形态、制作原則、烹調技術、配料技巧、成品指标等方面十分嚴格,形成了自身無可替代的文化特色,集純真、養性、健身于一體,符合時代要求,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清真食品除了在信仰伊斯蘭教國家和地區迅速發展之外,其強勢的地域特色以及悠久的曆史文化沉澱,厚積薄發,正在為廣闊的國際市場所矚目,在美國和加拿大的許多城市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清真食品特色市場。
千百年來,清真食品在我國這個“烹饪王國”的大環境裡經過熏陶、發展、創新,色、香、味、型俱佳,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清真菜系,完全可與以漢族的飲食習慣為界定的我國八大菜系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