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地講,發物常常是指能導緻疾病複發或加重的食物。對于生病的人來說,這些食物就真的是洪水猛獸嗎?這需要先了解一下中醫是如何看待疾病複發原因的。
中醫認為,任何可以傷正助邪的誘因,導緻機體正邪暫時相安的局面被打破,病理變化再度活躍,緻使舊病複發,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再度感染、食物、勞累、藥物、情志、環境等要素。
可以引起疾病複發的食物往往導緻“食複”。那麼食物是怎麼打破正邪之間這種平衡的呢。無非是兩條途徑:一助邪,二傷正。在疾病恢複早期,不恰當的飲食是可以助邪的,比如說引起疾病的病因有寒熱之分,而食物也一樣有其特有的偏性,如果疾病本是因為感寒起病,還吃涼性的食物勢必會導緻疾病的反複或加重。
病例一:大米、小米也是發物?
骁骁是個10個月的男寶寶,受涼後開始拉肚子,每天都要拉7~8次蛋花樣的大便,好在骁骁食欲還不錯,精神也還不錯。媽媽給他喂了蒙脫石粉和益生菌,但是效果不理想,特意來兒科就診,醫生經過辨證後給骁骁開了三劑散寒止瀉的中藥,寶寶的病情很快好轉。可是停藥兩天,骁骁又開始拉肚子了。
仔細詢問後得知原來是媽媽給寶寶熬了小米粥惹的禍。媽媽十分不能理解,腹瀉的孩子喝粥是養腸胃的,怎麼喝粥還能導緻腹瀉呢?
粥确實是易消化有營養的食物。可是熬粥的食材也是有偏性的,比如我們常吃的大米與小米之間可是有差别的。小米性涼可以清熱,可是如果胃腸中有寒邪還吃小米粥,那就是雪上加霜了。而大米性甘平,有溫養脾胃的作用,所以如果寶寶受寒邪所緻的腹瀉嘔吐,喝普通的大米粥會更合适一些。
相反的,如果中醫辨證小兒洩瀉為濕熱瀉,就應該給孩子吃小米粥。所以同一個病,同樣的食物對于不同的證候的人有不同的結論,對于寒瀉的孩子來說,小米是發物,而對于濕熱瀉的孩子來說,大米就是發物了。
病例二:荔枝也是發物?
小傑是一位7歲的男孩,因為反複的皮膚紫癜伴關節腫痛到當地醫院就診,診斷為過敏性紫癜。西醫認為過敏性紫癜主要是由IgA介導的血管炎,以皮下出血性紫癜及關節腫痛、消化道出血、血尿蛋白尿為主要臨床表現。過敏性紫癜的發生與食物過敏有關系,醫生給予相應的處理,但沒有交代需要忌口哪些食物。
經過治療,小傑的皮膚紫癜和關節腫痛明顯緩解,可是三天前他的兩條小腿又出現了大面積皮膚紫癜,家人特意帶着他來尋求中醫治療。經過仔細查看,考慮孩子是熱入營血之證。又仔細詢問了飲食情況,家長說三天前給孩子吃了很多新鮮的荔枝。
荔枝性甘、酸、溫,入肝、脾經。是甘溫滋補之品,最容易引起血熱。中醫認為過敏性紫癜屬于血證,血不循常道,外溢于血管外所緻。而引起血溢脈外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血熱,所以這種孩子不宜吃偏溫性易上火的食物。所以,對于小傑來說,這個性溫的鮮荔枝是發物。
病例三:雞湯也是發物?
可可是一名3歲的女孩,因為發熱咳嗽5天到醫院就診,診斷為支氣管肺炎,按照肺炎處理原則給予治療1周,可可熱退兩天後再次出現高熱,而且咳嗽還加重了。可可媽媽再次帶着她來複診,醫生複查了孩子的血常規和胸片,發現肺部炎症明顯比之前好轉,血常規也提示炎症指标下降,醫生覺得很奇怪,病情怎麼會再次加重?
可可媽媽說最近在家照顧得很周到,沒有受涼,看孩子病了這麼久,覺得孩子身體虛,還炖了老母雞湯給孩子吃。醫生說雞湯是孩子疾病複發的重要原因,可可媽媽不解,母雞不是發物,也很滋補,怎麼就成了複發的原因呢?
孩子本來就脾胃虛弱,加上疾病初愈,各個髒器正氣受損,還沒有完全恢複,而雞湯為肥甘厚膩之品,這個時候吃,不但不能補益脾胃,反而增加胃腸負擔,讓脾氣受損,無法化生正氣繼續與邪氣做鬥争,所以會導緻疾病反複。
這也是醫生反複對急性疾病的患兒家長強調清淡飲食的原因。所以,對于可可來說這次母雞就成了導緻她疾病複發的發物。
需要注意的是,對發物的理解應該因病性而異,因病勢而異,因病情而異,切不可一概而論,應該多聽專業醫生的指導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