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每天放學,小妞有時會很得意地告訴我:媽媽,我今天吃飯吃得很快,又把飯吃完了,我得到了一朵小紅花。我總是不斷地提醒她,"吃慢點沒有關系,一點要細嚼慢咽,小心不能嗆到了。"上次拿着十個小紅花換來了一個小貓咪的鑰匙扣,可開心了。
孩子在幼兒園的這種攀比心越來越強,為了得到外在的獎勵,過份關注外在,這讓我越來越憂心。有好幾次放學的時候,都很難過地說:“我今天都沒有得到小紅花,我沒有吃完飯,我很難過。”我總是安慰她:“沒關系的,隻要你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就很棒了。”可是還是孩子還會失落,我在家裡給她買了很多小紅花,但是孩子依然覺得幼兒園的小紅花才是很寶貴。對于幼兒園的情況,我總是睜一隻眼閉着一眼。一直也沒有打算動不動就找老師。
可是因為小妞的一次吃飯吃得哭了,我還是打算找老師好好聊聊。原因是一天放學後小妞突然一邊又開心一邊又委屈地告訴我:“我得到小紅花了,但是我吃得太大口了,眼淚都快出來了。因為差點被嗆到了,又吞不下去,好難受。”想想孩子為了得到小紅花,那迫切的心情,肚子已經吃不下了,可是又勉強自己強咽下,身體得多難受啊!我心疼孩子,告訴孩子:“你想要得到小紅花,是為了得到幼兒園的禮物,是嗎?”孩子說:“是啊!有十個小紅花就可以換一個禮物了。”我說:“可是你吃得大口又快身體肯定不舒服啊。媽媽希望你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小妞說:“可是沒有吃完吃得太慢就沒有小紅花了。”這讓我意識到了吃飯和小紅花挂勾必然會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平時在家裡都是盡量滿足孩子,也會時不時給孩子買一些新奇的禮物。但是在幼兒園裡,這樣的規則,隻有表現好就有小紅花,慢慢地讓孩子變得所有的行為都必須迎合老師。孩子這陣子對輸赢越來越在乎,也越來越輸不起了。這讓我開始深思起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心裡隐隐地開始擔憂起來了。
我認為小紅花獎勵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卻可能會産生很多副作用,第一它轉移了孩子的吃飯動機,讓孩子變得功利起來。它使得孩子不能夠專注于吃飯本身,而把得到獎勵當做了最終目的,把吃飯當成了一個獲取獎勵的手段,而真正的目的“照顧好自己身體”這個目标卻喪失了。讓孩子過于把關注點放在獎勵上面,也讓孩子失去了揣度自己飽腹感的能力,如果經常吃撐,飲食無度,就會對孩子身體帶來傷害。
獎勵容易滋生功利心,對孩子很難産生長久的積極作用,一旦撤銷獎勵,孩子就很可能會沒有原動力了,會認為吃飯就需要獎勵。這個獎勵行為實質就是培養一個以他人喜好為中心調整自己行為的孩子。讓孩子認為自己的存在是通過外部信息定義的,失去穩定的自我,沒有自主意識。孩子的價值觀混亂,也會忽視自己真實需求及感受自己的能力。
為了得到小紅花也打破了孩子的節奏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有的快有的慢,要求所有孩子都按老師的節奏走并不太合适。給孩子最好的懲罰就是讓孩子接受自然後果。提前和孩子說好,什麼時間到了,就收碗不能吃飯了。這裡可以接納每個孩子的不一樣。因為幼兒園有自己的規則,時間安排,家長沒有辦法要求老師去遷就孩子。在面對自然後果,孩子也會因為自己吃飯慢的問題來慢慢調整的。老師或家長都需要尊重孩子自我選擇的權利,接納允許孩子按自己的節奏來吃飯,做事。盡量不要用物質去獎勵孩子,孩子才能健康、快樂、自由地成長。
如果孩子想要物質獎勵,就和孩子說,寶貝你要這件東西,媽媽給你買,不需要條件,你值得擁有。讓孩子知道因為你是媽媽的孩子,媽媽愛你,你值得擁有。而不是因為你做了一些迎合媽媽的事媽媽獎勵你的。痛快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讓孩子有高質量的自我配得感,孩子才會有底氣和自我價值感。
尹老師說:學習動機決定學習态度,學習态度決定成績高低,任何物質獎勵都會消解孩子的學習興趣,因為兩者會自然站到對立面,變成條件和任務。
最後和老師溝通了,提醒老師不要強化吃飯和小紅花的挂勾,而是要發現孩子的優點,隻要孩子表現有進步就可以及時反饋。老師還是很虛心地接收我的反饋,感恩有這麼負責有愛心的老師的,一起努力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反思自己在家也需要多給孩子一些體驗,增強孩子的自信,讓孩子對輸赢不過度在意。通過繪本引導《剪刀、石頭、布》或其它繪本,讓孩子通過閱讀知道,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輸赢都是正常的事。可以通過遊戲角色扮演,做赢家,或是做輸家,體驗不一樣的感覺。平時孩子看到喜歡的物品,量力而行,能滿足就盡量滿足孩子,讓孩子有配得感,實在是滿足不了,實事求是和孩子說清楚,不要說一些因為你沒有做什麼就不能給你買等等。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值得的擁有的,不是因為做得好才能擁有。切記不要把行為和獎勵挂勾起來。想起尹老師給圓圓做了一本記功薄,孩子有進步就及進記錄進來,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進步,自己有多棒,讓孩子變得自信。這些都可以嘗試做起來。這些都是我當下應該努力的方向!一起加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