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央視開年熱播大戲《人世間》以直擊人心的内容張力,創造了現實主義題材“隔代追劇”的現象,并一舉斬獲CCTV1黃金檔電視劇8年來收視新高。作為現實主義内容标杆,著名作家梁曉聲在其原著小說、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人世間》中,以寬廣而細膩的筆調描繪了一座北方小城的人生百态,還原出一幅縱深50年的中國家庭史詩畫卷。如今,話劇版《人世間》即将來到深圳,于7月29日至30日在深圳濱海藝術中心歌劇廳連演兩晚。作為入選第十八屆中國(深圳)文博會藝術節的話劇佳作,這場3小時的舞台藝術,既滿溢着人間煙火,又高揚理想主義,一部縱深五十年的動人故事即将在鵬城觀衆面前展開。
“光字片”的故事折射時代變遷,話劇舞台重現50載悠悠歲月
在中國文壇,梁曉聲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他曾創作過大量有影響的小說、散文、随筆及影視作品,是中國現當代以知青文學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2019年8月,梁曉聲耗時8年手寫的115萬字《人世間》毫無懸念地以最高票數當選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梁曉聲曾在受訪中表示,“人世間”是個遠大于人間的概念。這部以“光字片”周家為中心緩緩鋪陳而來的故事中,展現着人世間的千萬種生活情态。有人說,在這部劇中看到了自己的祖輩、父輩,看到了自己的朋友,甚至看到了自己。如果說,在綿延五十載時代轉折中,人物與苦難的對抗構成了作品的厚重基底,那麼,劇中質樸、真實、飽含悲憫之心的普通人,便是最打動當下觀衆的所在。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百姓的心路曆程,便是回應這步履向前的深深車轍。《人世間》的故事從20世紀70年代,延續到改革開放至今,嵌入中國社會近50年來發生的上山下鄉、三線建設、推薦上大學、恢複高考、知青返城、對外開放、搞活經濟、國企改革、個體經營、棚戶區改造、反腐倡廉等重大社會變動與發展事件,以北方省會城市周家子弟的生活軌迹為線索,刻畫中國社會發展的光榮與夢想,也直面改革開放進程的艱難和複雜。他們對“光字片”既愛又恨,也正如他們苦澀又幸福的愛情,無論社會脈絡和人心軌迹如何變化,周家人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和善良奮鬥、向前。
将這樣一部文學巨制濃縮于3小時的舞台表演,絕非易事。梁曉聲也曾在起初表現出謹慎的态度。但在該劇于2021年5月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後浪潮般的好評,印證了此番話劇改編的成功。為此,梁曉聲撰文深情表示:“自從電影和電視劇以很快的速度繁榮的時候,話劇的空間在全世界就被擠得越來越小了,但是話劇曾經帶給人類最豐富的表演與觀賞,能提供最直接交流的機會,也可以說人類不滅,話劇就應該永存。”
創作班底強強聯合,共塑一個代入感極強的舞台
話劇《人世間》的改編秉承文學本質,用市井群像道出百态人生,用善良底色描繪平凡熱望。然而,對于這樣一部時間線極長,人物較多,場景複雜的故事而言,如何用三小時高度凝練、生動還原,絕非易事。
為此,話劇《人世間》創作班底強強聯合。彙聚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國國家話劇院、中國歌劇舞劇院等全行業頂尖設計團隊及演員陣容。深圳場次的“周秉昆”将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出演電視劇版《人世間》的苗馳飾演,“鄭娟”由北京人藝演員李小萌飾演。每一位演員都要在180分鐘内經曆從青春到年邁的年齡變化,不僅要在服裝、道具、環境以及細節上還原時代的特色,更要求表演契合年代符号,呼應時代變遷,還原人物心理,真正将時代中每一個平凡的角色立體而真實地演繹出來。
對于話劇《人世間》的改編呈現,不可不提編劇苑彬。原著3600餘頁手稿、100多個人物,涵蓋政府官員、知識分子、國企工人、個體商戶等社會角色,如何将他們錯落有緻地置入舞台劇情之中?又如何将三代人的數十年生活變遷在三小時内盡數表達?苑彬采用以多散點、多時空、多段落的方法構建本劇,在有限的表演時間内形成更大的戲劇沖突。
這樣的改編思路也為導演楊佳音提供了靈感,楊佳音在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對觀衆來說這部作品真正曲折坎坷、讓人提心吊膽的不隻是故事情節,還應該有角色相互之間在心理上激烈的情感沖突和碰撞。”楊佳音在創造中着重表現了周秉昆的“軸”,他将這股“軸”勁理解為“一種性格上的堅韌與堅持”,在别人眼中,他的想法與人們的普遍邏輯擰巴着,但随着時間的流逝,他的性格變成了他面對生活磨難、面對人生起伏的一種方式。
同時,楊佳音希望通過融合舞台表演與時代特征,創造一個盡量真實的作品,讓觀衆對舞台上的劇情産生更強的代入感,與角色共情。為此,他在舞台上設置了多個表演區,同時出現多個空間,這對演員的表演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希望演員和對手都能生活在這個情境中,把舞台的假定性最大程度地真實化。”
2021年,該劇于廣州大劇院演出後,青年劇評者楊美濱曾撰文表示,“看話劇《人世間》,更像是在看作家和編劇如何織一張網,這張網從長篇織到舞台上……編導也深谙編織的技藝,舞台上用戲劇語言進行講述,并非平鋪直叙,而是巧妙引進了蒙太奇手法。一個射燈一轉,回憶畫面生起,觀衆便很自然地被帶到另一個時空中。”
劇中,燈光将舞台分隔出不同的區域,實現了時空的折疊,利用舞台的空間,清晰明了地将劇情展現出來。不僅情節轉換流暢,還保持了故事線的清晰,更在舞台上實現了夾叙夾議。
對此,國内頂尖舞美設計師、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教授章抗美為舞台的藝術實現交出了完美的答卷。作為劇中時代的親曆者,章抗美此次設計了近30個場面以滿足劇中的年代跨度。同時,為涵蓋演出中多變的意境,他采用了藝術語言和科技手段相結合的方式,綜合燈光、視頻、音樂、音響等諸多藝術因素,把顯示生活的片段和虛拟視覺藝術融為一體,并設置了“檢查組”“光字片““太平胡同”“江堤延伸”四塊表演區域。
作為各自領域的翹楚,章抗美此番舞美設計得到了梁曉聲的共鳴。梁曉聲說:“我應該向章老師學習,他是目前中國最優秀的舞美專家、學者和教授。章老師可以本能的快速跟年輕人進行溝通,達到一種相當主動的投入和鍊接。”而作為自己的首部話劇改編作品,搬上舞台的《人世間》更是内化了梁曉聲對于“文化”一詞的深刻理解——“植于内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别人着想的善良。”
以平凡生活,緻敬時代中國發展變遷
再過2個月,話劇版《人世間》即将呈現在深圳觀衆面前。在此之前,它已經得到了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濟南等地觀衆的熱烈好評反響。有北京場觀衆表示:“這部劇以深厚的曆史積澱擊中了年輕觀衆的心。我覺得無論是劇本改編還是舞美設計,都表現出了年代的記憶,父母輩的辛勤,一代工人階級的淳樸。”“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遙遠的北方故事,同樣令廣州的觀衆動容——“我在南國深處,忽然就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綠皮火車發出轟鳴,鳳凰牌自行車碾過深深雪地的老東北市井人世間。”
話劇《人世間》邀請到電視劇版演員重磅加盟,并原創老周家時空對話深情催淚,編劇苑彬表示:“平民生活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人世之間。《人世間》為普通人發聲,以愛情與命運為旋律,為理想和奮鬥譜曲。”屆時,深圳觀衆将欣賞到角色在良善底色中,訴說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亦用撫慰人心的樸實力量,為在生活中奮鬥的所有普通人帶去慰藉和希望。
梁曉聲寄語:“我們要通過《人世間》,向四十多年來的中國現實緻敬,向在中國改革開放中為改革加磚添瓦的各類人物緻敬,尤其是向那些堅韌的、普通的、而又堅持做好人的人們緻敬。”這部在多個文化藝術領域取得成功的作品,蓄勢待發,亟待在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激蕩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