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欣宇
通訊員 周晉安 甄曉洲
圖/醫院提供
一發病就變成發面臉、香腸嘴,還伴有脹痛!兩年多過去了,小範(化名)經曆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身心痛苦,甚至後期惡化到頻繁出現呼吸困難,經氣管插管才得以挽回生命。但如此緻命腫痛的原因,經輾轉求醫始終未解,除了“食物過敏”再也沒能得到更多的病因信息。
為明确發病原因,小範來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變态反應(過敏)科主任醫師、教授楊欽泰的門診。經過一番檢查發現,原以為的食物過敏竟是罕見的“遺傳性血管性水腫。”
臉腫到變形,長期佩戴氣管套管生活
9月21日這天下午,過敏科楊欽泰教授的門診來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小範,他頭戴深色鴨舌帽,頸部佩戴氣管套管,神情彷徨。在過敏領域具有多年經驗的楊欽泰敏銳地察覺到,這位特殊的小夥子應該是輾轉求醫的疑難病例。
經過仔細地詢問病史,楊欽泰了解到,小範兩年前開始出現左手不明原因的腫脹,主要波及雙手和頭面部,伴脹痛,無瘙癢,外院拟診“食物過敏”予以對症處理可緩解,但病情反複發作,嚴重時出現頭面部高度水腫而變形。
更可怕的是,小範頭面部水腫時可伴發呼吸困難,幸好被急診送至當地醫院搶救,經氣管插管而挽回生命。經過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驚險經曆,由于無法預測下一次何時發作,最後一次搶救時采取了緊急氣管切開,此後小範便長期佩戴氣管套管生活,這給他的精神心理造成了極大的負擔,也因此無法重返社會正常工作。
在詳細了解病史後,楊教授初步考慮小範可能患了一種罕見且緻命性的疾病:“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為了明确診斷,對患者及其父母進行了相關的血清學檢查和基因學檢查。
啟動多院遠程會診,小範得以成功“拔管”
最終結果顯示,小範的C4濃度0.03g/L,C1脂酶抑制物(C1-INH)濃度0.09g/L,C1脂酶功能39.9%,均顯著低于正常值;基因學檢查顯示SERPING1基因突變。小範母親的C1脂酶抑制物和C1脂酶功能也均有異常(但無臨床表現)。結合病史和實驗室檢查,小範明确診斷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其突變基因遺傳于他的母親。
為全面評估病因,保障“拔管”的安全性,楊欽泰啟動了多醫院協診(MHT)的遠程會診,特邀國内遺傳性血管性水腫診治權威專家、北京協和醫院過敏科教授支玉香與本院專家一同拟定治療方案。
按照會診方案,在手術室麻醉科的密切監護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團隊為患者實施氣管造口閉合術,手術過程十分順利,小範成功“拔管”出院。專家還為他制定了急性發作、短期預防、長期預防的治療方案,叮囑他日常注意避免常見誘發因素,如輕微外傷、拔牙、情緒壓力、氣道感染等。
什麼是遺傳性血管性水腫?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患病率約1.5/100000。該病的臨床表現為反複發作的皮膚和黏膜下水腫,其中以四肢、顔面、生殖器、消化道及呼吸道水腫最為常見。
如何診治遺傳性血管性水腫?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常常被誤診,如消化道水腫表現為劇烈腹痛伴惡心、嘔吐,常常被誤認為急腹症,如闌尾炎等,從而導緻不必要的腹部手術等。由此專家建議,若出現以下任意一項的患者,建議及時到醫院過敏科等科室進行C1-脂酶抑制物(C1-INH)功能和濃度水平檢查:
1.反複發作累及頭面部、四肢、生殖器、喉頭水腫等部位(水腫持續1-4天,不治療也可自行緩解),并且使用抗組胺藥物、糖皮質激素、腎上腺素等治療無效;
2.既往出現過不明原因腹痛、腹脹、嘔吐等症狀(急診或住院治療後約3-7天緩解);
3.有家族史表現;
4.補體C4水平明顯下降(<0.1g/L)。
編輯:薛仁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