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運營商之間的競争逐漸轉移到套餐流量上,手機套餐一方面是市場經濟的産物,另一方面也是運營商個性化服務的體現。然而,随着競争的加劇和市場的變化,新老用戶權益不同也是在用戶選擇更換手機套餐時最常遇到的問題。
為了吸引新的用戶或者轉化其他運營商的用戶,三大運營商時不時會推出新的福利套餐,這些新套餐往往資費更低、流量更大、通話時長更多。這些套餐的推出不僅吸引到新的客戶流量,也讓很多老用戶眼饞,想要更換掉自己的老套餐。
然而這個正常需求卻邁不過運營商設定的門檻。為了拉新,運營商會阻礙老用戶享受新套餐的優惠價格和權益,除非老用戶選擇注銷之前的号碼或者重新辦理新卡。但辦理新卡還經常會遇到“二次放号”的手機号。
手機号停用被運營商凍結一段時間後再次投放到市場,業内叫“二次放号”,俗稱二手手機号。
消費者買了“二次放号”的号碼之後會面臨不少麻煩:有的消費者用新手機号注冊應用時發現,該手機号已被注冊,App提示需注銷原賬号才能重新創建賬戶,或是經常接到各種莫名其妙的電話,每次都要解釋自己是新機主。這不禁讓人産生疑問,自己的手機号還有多少類似的“隐患”存在,又要怎麼清理原号主已注冊的各類信息。
不少網友都遇到過新買的手機号已經被别人注冊的情況。微博網友表示:“剛買不久的手機号,一登錄某APP竟然提示已注冊了賬号,而且那個賬号涉嫌違規被限制了某些功能。”
用戶放棄使用自己之前的手機卡,在未将手機号與社交APP、銀行卡等解綁的情況下,手機号被“二次放号”,則面臨個人隐私遭洩露、資金被盜刷等風險。
“我之前的微博賬号是用原來的手機号注冊的,手機号不用之後,解不了綁。現在,那個手機号被别人用了,直接把我微博賬号的密碼給改了,我裡面的照片、私信等估計都被人看到了。”江先生說。
此外,如果手機換号時沒有将先前綁定的銀行卡解綁,賬戶上的錢還有可能被下一個手機号的主人“使用”。河南省洛陽市中院發布的一起案例稱,被告人劉某發現新買的手機号注冊有訂餐平台賬号,且綁定了銀行卡,隻需輸入手機驗證碼即可支付。劉某多次偷用該平台賬戶消費,緻使殷女士銀行卡中累計損失4700餘元。
為何一些消費者老是買到二手手機号呢?
業内人士指出,運營商在購買和使用号段時需要付出一定的費用,手機号碼資源有限,而手機用戶是不斷增長的。為了号碼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利用,根據相關規定,在手機号碼凍結一段時間後,應對原凍結号碼重新釋放銷售。
許多号碼相關的遺留問題來源
正常情況下,用戶要想注銷手機号,需要提前到各大應用平台取消手機号綁定,處理完後再向運營商提交手機号注銷申請,以徹底解除手機号與其他平台賬号的綁定關系。但這套流程比較繁瑣,部分用戶也不知道自己的手機号具體綁定了哪些平台,有的圖省事索性直接注銷手機号,或是把SIM卡丢掉讓運營商自己處理,這也就産生了許多号碼相關的遺留問題。
聯通推出“互聯網注冊清理服務”
近期,中國聯通推出的“互聯網注冊清理服務”集成在中國聯通App當中,用戶不需要專門到線下營業廳辦理,但目前支持清理的平台有限,僅有微博、抖音和美團等幾款應用,後續需要其他平台接入,才能最大限度發揮該項服務的價值。
對于許多用戶來說,除了手機号注冊問題以外,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如何将新号碼與上一代号主的信息做根本的區隔,注冊信息還能靠注銷和申訴的方式解決,但那些莫名其妙的來電和短息難有規範的處理渠道,運營商自己也沒辦法解決。
要解決手機号的各類注冊和注銷問題,需運營商聯合不同行業的廠商聯手,推出一套跨平台與生态的整治方案,現階段任何一種方式隻能解決小部分問題,未在根本上提升用戶的綜合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