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和nature 發表難度?揚子晚報網4月3日訊(記者 楊甜子)近日,國内頂尖高校接連在《Science》、《Nature》等刊物上發表論文的喜訊,讓科研界頗為振奮科研工作者在《Science》、《Nature》這種級别的期刊上發表文章有多難?在知乎圓桌“科研有點難”話題的專題讨論裡,知乎物理學話題優秀回答者方辰做了解析:,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science和nature 發表難度?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science和nature 發表難度
揚子晚報網4月3日訊(記者 楊甜子)近日,國内頂尖高校接連在《Science》、《Nature》等刊物上發表論文的喜訊,讓科研界頗為振奮。科研工作者在《Science》、《Nature》這種級别的期刊上發表文章有多難?在知乎圓桌“科研有點難”話題的專題讨論裡,知乎物理學話題優秀回答者方辰做了解析:
方辰表示,兩家雜志都是科學出版業的“百年老店”(尤其是Nature),在一代代編輯的不懈努力下持續發表着相對高水平的科研論文(尤其是主刊)。由于兩家都是綜合性刊物,所有的科學領域(物理、化學、生物、材料……)一起競争每周相當有限的版面,所以在上面發表文章可以說是相當的困難。統計數據我就不去找了,想當然兩家都有着極高的拒稿比例。但是,“難發”不代表發表的文章就一定比所有其它文章優秀,而隻是說明想要在上面發表需要滿足更多的條件。
正如許多其它答案所正确指出的,N/S兩家的編輯在投稿-發表這一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比很多雜志要大。他們每天要面對大量的稿件,每篇都會有很強的scientific claim。人的學問是有限的,編輯也一樣,在上述情況下很多時候難以僅僅根據文章内容就判斷是否應該送審。所以,編輯幾乎一定會把文章作者的身份作為重要的考量因素:這幫人來自什麼學校?做什麼領域的?以前發表過什麼文章?……這就是為什麼一般人第一次在N/S家發文,都一定要大佬“帶一下”。這個大佬可能本人發表了很多N/S論文以至于編輯已經很熟悉,也可能雖然沒怎麼發表過,但是在領域内的聲望很高。曹原的導師,Pablo Jarillo-Herrero就是MIT物理系少壯派的巨佬,深耕二維材料多年。2015年他在MIT的tenure talk我去了,我的印象裡,在他showcase的成果中,N子刊隻配得到slides上面一個沒有解說的圖片,隻有N/S主刊上的文章才值得拿出來說一下。總之,從學生的角度看,想發N/S家的文章,全靠自己努力是沒有希望的;同時也正因為如此,不比因為沒有發表過N/S文章而否定自己,很多時候真的不是你自己的問題。
假設你導師滿足了上述的前提條件,那麼可以說你獲得了入場資格。但是,接下來的事情依然跟你本人關系不大:選題。從我自己的經驗看,N/S喜歡的是一些公認的熱點、難點問題,也就是所謂的“你知道你不知道”的那些東西,所以我們看到N/S常常出現“背靠背發表”的文章。一個成果如果需要你去“搶發”,那麼這就表示這事一定不是非你不可的,而是很多人都能做而你做得最快或者最好。總之,團隊的領導者在選題的階段要能敏銳地找出整個領域的熱點、難點之中最接近突破的那個點。所以,跟上面那條類似,這其實也是在考驗導師的能力,而不是你的能力;當然,還是那句話,也正因為如此發不了不能怪學生。
接下來的因素,跟學生關系還不是很大:文章的寫作。N/S兩家對文章寫作的要求非常高,這不是說需要你的英語要有多流暢多優美,而是要能寫得讓編輯/審稿人很快理解你所完成的工作從最宏觀的角度看具有哪些意義,在整個領域那麼多的研究之中處于一個怎樣的位置。這個placing在我看來,對學生來說可以說是極難,因為需要你對整個領域當下的研究現狀,甚至領域過去一些年的研究史有一定的知識。這些知識沒什麼系統學習的途徑,而是在長期浸淫下慢慢積累出來的。在文章的題目、摘要、正文中的intro中把上述問題講清楚,主要還是要靠導師傾注極大的時間和精力。學生在其中也可以做一些文獻搜集和總結的工作,來協助導師盡量好地完成文章的這些部分。
然後才是研究工作本身的完成度。雖然排在了最後一位,但是也絕對是不可或缺的。N/S兩家跟其它一些雜志的重要區别是審稿人相對會更挑剔。這并不是因為編輯選了難纏的審稿人,有時候同一個人在給PRL審稿和給Nat Phys審稿的時候态度也會很不同:對于前者可能要求展示出一定的原創性即可,而對于後者則常常要求“補個實驗”、“補個數據”、“補個證明”什麼的。這就是指文章的完成度要高,方方面面都要想到。這一部分的确是需要導師/學生/博後在一起竭盡全力去完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