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的朝鮮族已經有了數百年的曆史,他們原來從朝鮮半島陸續遷來的。朝鮮族是朝鮮和韓國的主體民族,雖然在朝鮮和韓國并不存在朝鮮族的概念。那麼,大家知不知道中國朝鮮族的由來是如何的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家督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我國的朝鮮族主要分布在黑、吉、遼三省。其餘則散居在内蒙古自治區和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成都、濟南、西安、武漢等内地大中城市。其中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多數居民使用朝鮮語和朝鮮文。雜居地區的朝鮮族通用漢文。中國的朝鮮族是十七世紀時由朝鮮半島遷徙過來的,他們定居下來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的一個民族。
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朝鮮族人口數為1923842。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時發現,有一部分中國朝鮮族的祖先早在明末清初即已定居在東北境内。如遼甯省蓋縣樸家溝村姓樸的朝鮮族,在當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曆史。從19世紀中葉開始,陸續有較多的朝鮮人從朝鮮半島遷入,這是中國朝鮮族的主要來源。由于當時朝鮮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剝削、壓迫,特别是1869年朝鮮北部遭受大災椎,一些苦難的朝鮮農民越過鴨綠江和圖們江來到中國,在兩江沿岸一帶開墾,同漢、滿等族人民雜居共處。但此時遷入人數還不很多,大多數春來秋去,居住尚不穩定。
随着日本帝國主義在朝鮮侵略的加劇,大批居民為尋找生路,不顧清政府禁令,紛紛徙入中國東北邊疆地區定居下來,據統計,1870年在鴨綠江北岸一帶已有28個朝鮮族聚居鄉。清光緒七年(1881)延邊地區朝鮮族已達1萬多人。1883年在集安、臨江、新賓等縣的朝鮮族居民已有3.7萬多人。同一時期,烏蘇裡江沿岸一帶也移入為數不少的朝鮮族農戶。19世紀50~60年代,清政府對入境的朝鮮農民尚采取封禁政策。後來改行招民開墾政策。1881年在吉林設置荒務局,在南崗(珲春)、延吉、東溝等地設置招墾局,招募移民,凡應募移入者,均為中國臣民。1885年清政府将圖們江北岸長約700裡、寬約50裡的地區劃為朝鮮族農民專墾區,更便于朝鮮農民大批移入東北地區定居。1910年日本帝國主義吞并朝鮮,不堪忍受帝國主義殘酷壓迫和剝削的朝鮮人民和部分愛國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國東北各地,到1918年已達36萬多人。1952年9月3日吉林成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1958年9月15日吉林成立長白朝鮮族自治縣。
朝鮮族以能歌善舞而着稱于世。男子喜歡摔跤、踢足球,女子喜歡壓跳闆和蕩秋千。朝鮮舞蹈包括長鼓舞、刀舞、扇舞、巫舞等。朝鮮族喜穿素白服裝,所以被稱為“白衣民族”。
朝鮮族聚居的地區,特别是延邊地區,農、林、牧、副、漁業生産全面發展。延邊地區是中國北方着名的水稻之鄉,又是中國主要的烤煙産區之一。延邊黃牛是中國五大地方良種黃牛之一,人參、鹿茸均馳名中外。
朝鮮族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在延邊,朝鮮族傳統的節日有春節(歲首節)、正月十五、清明、寒食、端午、中秋、冬至等;6月1日兒童節、8月15日老人節、9月3日“州慶”也是朝鮮族群衆非常看重的節日。此外,還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誕生一周年,“回甲節”(六十大壽)、“回婚節”(結婚六十周年紀念日)。
朝鮮族忌諱人稱“鮮族”;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吸煙;吸煙時,年輕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則便被認為是一種不敬的行為;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須向長者恭敬地說明理由;途中遇有長者迎面走來,年輕人應恭敬地站立路旁問安并讓路;晚輩對長輩說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相見也用敬語;吃飯要先給老人盛,并為其擺單桌,待老人舉匙就餐了,全家才開始吃飯。吃飯時,匙要放在湯碗裡,若放在桌上則表示已吃完;每當迎接“八·一五”老人節和“六一”兒童節的時候,要為老人和兒童們多辦實事,比平時更加尊敬老人、愛護兒童。婚喪、佳節期間不殺狗、不食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