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束旗下?點藍字關注,不迷路~上海上美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美集團)赴港上市有了最新進展根據港交所披露易,10月5日上美集團的IPO申報資料進行了更新,拟在香港主闆上市,摩根大通、中金公司、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韓束旗下?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韓束旗下
點藍字關注,不迷路~
上海上美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美集團)赴港上市有了最新進展。根據港交所披露易,10月5日上美集團的IPO申報資料進行了更新,拟在香港主闆上市,摩根大通、中金公司、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
上美集團是一家多品牌化妝品公司,專注于護膚品及母嬰護理産品的開發、制造及銷售,旗下擁有韓束、一葉子、紅色小象等知名品牌,集團此前曾計劃A股上市,于今年初啟動港股IPO進程,如果順利香港資本市場有望迎來“國貨美妝第一股”。
港股有望迎來國貨美妝第一股
上美集團的IPO之路經曆了從A股到港股的轉變。
2021年2月,上美集團曾與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準備在A股上市,此後并無實際性進展,進而轉向赴港上市。在2022年1月,上美集團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2月收到證監會國際部下發的境外上市反饋意見,4月收到證監會核準發行批複。但在今年7月,其申報資料失效。
根據最新的更新資料,上美集團補充披露了2021年業績。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上美的經營業績實現穩定增長,收入由2019年的28.7億元逐步增至2021年的36.2億元,經調整利潤由2019年的1.1億元逐步增至2021年的3.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上半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約12.62億元,同比下降31.1%;實現毛利8.2億元,同比下降32.8%,毛利下降主要是因收入減少。
上美集團目前在多個品牌下提供品類豐富的化妝品,主要包括韓束、一葉子和紅色小象三個品牌。于往績記錄期間,收入主要來自該三個品牌,于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分别合共貢獻總收入的86.6%、91.8%、92.2%及93.0%。
不難看出,韓束品牌一直是上美集團營收的核心支撐,同時也是報告期内收入增長的持續推動力。2019年~2021年三個完整年度,韓束品牌的收入分别是9.2億元、13.32億元以及16.31億元。目前該品牌護膚品代言人為佟麗娅。
除以上三大成熟品牌外,上美集團新銳品牌極方已入駐全國屈臣氏,搶占洗護賽道,尋找新的增長曲線。産品方面,公司于2003年起開始布局自主研發。目前上美集團擁有中日兩大科研中心、兩大供應鍊,取得超200項專利成果。具體在财務表現,2019年至2021年、2022年上半年,上美集團分别産生研發開支8290萬元、7740萬元、1.047億元、5190萬元,分别占收入的2.9%、2.3%、2.9%及4.1%。
上美集團此次IPO募集資金主要用于品牌建設活動;提升研發能力,通過加強基礎研究和産品開發,保持品牌的持續創新;加強生産及供應鍊能力,主要通過奉賢工廠生産設施的裝修改造、自動化設備升級及産能擴張;增加銷售網絡的廣度和深度,加強産品的滲透率;改善數字化及信息基礎設施;營運資金及其它一般企業用途。
國貨美妝資本市場之路并不平坦
據Frost & Sullivan統計數據,中國化妝品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将達到1.48萬億元,市場前景廣闊。近年來,中國美妝市場生機勃勃,呈現出新的發展特點。一是增速快、覆蓋廣。目前,中國美妝行業的市場規模正逐步邁向萬億級;二是面部基礎護膚是核心賽道,所占的市場份額最大,底妝和彩妝等子賽道的增速也較快;三是男性美妝市場迅速發展,各大品牌争相入局。“她經濟”之外,“他經濟”也悄然興起;四是國産美妝品牌迅速崛起。國産品牌在原料、配方、工藝等方面進步明顯,湧現出完美日記、花西子等一大批新銳國産品牌。
國産美妝品牌誰能在萬億市場彎道超車,比拼的是綜合實力,但從已經上市的企業來看,各家表現不盡相同。曾經靠流量迅速崛起的美妝品牌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在2020年成功在美國上市,但此後股價一路下跌,截至目前股價僅有1美元。根據該公司最新公布的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逸仙電商收入達58.4億元,同比增長11.6%。
珀萊雅在2017年成功在A股上市後,股價一路狂飙,截至目前,股價報162.9元,總市值461.9億元。根據該公司最新公布的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6.33億元,同比增長23.4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76億元,同比增長21.03%。
有券商研究員表示,縱觀海外成熟市場,化妝品集團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必然需要通過打造多品牌矩陣來滿足受衆的多樣化需求,跳出 “平台期”,找到營收增長的“第二曲線”。可以看到國産美妝品牌也在走這一路線。國内千億化妝品賽道如火如荼,當下行業面臨大洗牌,盡管有資本市場輸血,但未來如何活下來且活得更好,考驗仍然在持續。
編輯:朱雨蒙
校對:王錦程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内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