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藍最近總是心慌胸悶,
生怕自己得了心髒病。
他聽說到醫院做個心電圖,
就能知道是不是心髒的問題。
于是...
小藍可能說出了絕大數人的想法,
因為他們對這些檢查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價格,陌生的是作用)
今天我們就把關于心髒的常見檢查拎出來,
給大家詳細說一說,
它們到底有啥不一樣?
如果我們把心髒比作一套房子,
還是小藍在成都二環内買不起的“兩室兩廳”。
雖然這間房子不豪華,但配置很齊全↓
四個房間: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房子牆壁:圍成心房和心室的心肌組織
房子門窗:主動脈瓣、肺動脈瓣、二尖瓣和三尖瓣
房子水管:心髒的血管
房子鋪設的電線:心髒的電傳導系統
新“房子”一開始住着當然舒服,
但時間久了或者有其他什麼意外,
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但“人心隔肚皮”,
我們又不能把心髒拿出來查看,
怎麼搞清楚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這個時候,
心髒檢查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它們借助輔助檢查的手段
(比如超聲、X光),
像探測儀一樣探測心髒的内部結構,
看看這些結構有無異常、
是否存在問題。
不過水、電、牆各項檢查都有不同的方式,
針對不一樣的項目,檢查的人也不一樣,
電路問題找電工,水管問題就找水工,
心髒也是如此。
所以,根據需求心髒檢查也分成了很多類↓
心電圖是用來檢測心髒電活動的檢查。
它的原理是通過導聯記錄心髒電活動:心髒機械收縮之前,先産生電激動,心房和心室的的電激動可經人體組織傳到體表,所産生電活動變化的曲線圖形被心電圖機記錄下來。
心髒跳得太慢、太快或者太亂,都有可能是心髒電傳導系統出現了問題。
做心電圖檢查的目的就是看心髒的電路通不通,有沒有短路漏電,檢查結果可以幫助醫生判斷患者是否存在早搏,房顫等心律失常的問題,還可以用于心肌缺血的診斷。
除此之外,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心髒電活動異常,也可以通過心電圖來反饋,成為醫生診斷病情的依據之一。
心電圖主要分為三大類:
常規心電圖、動态心電圖、運動平闆心電圖。
常規心電圖
即靜息心電圖,是大多數人日常體檢中最常用的無創檢查方法。
這種檢查方式隻能看到“即刻”的情況,它隻可以抓到“伸着手的小偷”,也就是心髒電路一直出問題能抓到,或者正好出問題的時候能抓到。
如果錯過發作期進行檢查,可能顯示為正常心電圖。
動态心電圖
動态心電圖就可以連續記錄24h-72h的心電變化,隻要“小偷”出現,伸手必被抓!
它的使用方法簡便,在病人胸前貼上數個電極片,然後接在一個小機器上,挂在腰間。做動态心電圖檢查時,可以适當的活動,比如吃飯、走路、爬樓梯等。
這樣的記錄時間更長,可以說是常規心電圖的“強化升級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彌補常規心電圖的缺點,從而提高檢出率。
但缺點也很明顯,它的操作比較繁瑣,會限制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活動,比如洗澡等。
而且貼在身上的電極片一旦脫落,會影響監測的連續性,從而導緻漏檢,比如陣發性的房顫可能就查不出來。
所以對于一些高危的心律失常病人來說,可以住院用心電監護來檢查。
如果有必要進一步檢查的話,就要做一些“創傷性”的檢查了,包括心髒電生理檢查、植入式心電監測系統。
運動平闆心電圖
這種心電圖,則需要病人在身上貼上電極片,一邊運動一邊做心電圖,看看心髒在“負荷”(有一定的壓力)的情況下會不會缺血。
有些心髒病會引起心髒電活動的改變,但是有些心髒疾病卻不影響心電活動,而隻影響心髒本身的結構。
比如心髒擴大了,心髒收縮無力了,心髒的閘門關得不嚴密了,這些疾病的診斷及發現則更多地依賴于心髒彩超檢查。
醫生通過彩超能透過人體的皮肉和骨骼,看到:心髒的結構、心髒有多大、心髒的搏動、血液的流動......
形象地說,心髒彩超就像一台雷達探測儀,探測你的心髒結構穩不穩定,門窗是否完好,牆壁有沒有破損,房子是不是豆腐渣工程。
這對于冠心病、心肌病、結構性心髒病等心髒疾病的發現有着重要意義,除了心髒超聲波之外,還可以通過心髒核磁共振來檢查。
現在最為常見的心髒病是心髒的血管問題,也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冠心病,心肌缺血。
如果能清楚心髒血管的情況,對病情的判斷和治療很有幫助。
而檢查血管最簡單、最快的就是心電圖,在心電圖上看到“心肌缺血”的表現,就能推測是不是血管堵住了。
但就像前面說的,心電圖的缺陷就是隻能看“即刻”的情況,而心髒缺血的情況可能不是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即使用平闆運動心電圖也不一定能準确檢查出。
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查看心髒血管的情況。
冠狀動脈造影是最直觀、最清楚的一種檢查方式,能帶我們直接到血管裡看一看。
造影的時候會從手上的動脈裡“插”一根管子,捅到心髒的冠狀動脈,再直接在冠狀動脈口打造影劑,讓冠狀動脈“顯影”,就能清楚地看到血管的走行、血管的數量、有沒有畸形,
它雖是一個“創傷性”的檢查,但它卻是明确血管情況的“金标準”。
醫生就可以通過這些準确地判斷血管有沒有狹窄、狹窄的程度等等。
心髒冠脈造影已經成為診斷冠心病的一種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
放射性檢查
除此之外,還有包括心髒CT、冠脈CT、大血管CT以及心肌核素檢查等放射性檢查。
以心肌核素檢查為例,它是将一種低能量、短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注入心血管内,通過閃爍照相機來觀察這些核素在心血管上積聚的多寡,以及數量變化等來判斷心髒疾病。
以上,就是心髒的常用檢查。
檢查是治療的必經之路,每種檢查對心髒都有不同的用處,不同的患者病情也不一樣,醫生需要從不同的維度來了解患者的情況。
下次再讓你去做檢查的時候,可不要以為醫生有什麼壞心思了,醫生開出的檢查,一定有他們的原因。
但這些原因的終極目标隻有一個:
發現問題,盡快治療,盡早痊愈!
參考資料:
[1]汪芳.心髒生病了,該做什麼檢查?[J].保健醫苑,2020(08):36-37.
[2]值得掏錢做的6種「心髒檢查」,一表把“哪些人需要做”梳理清了,生命時報, 2020-09-09
[3]崔松,這份“心髒檢查指南”請收好!,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2019-0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