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不愛惜自己的顔面,甚至不少人為了“争面子”,而不惜付出沉重的代價。對于這一點,高明的領導者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特别是當下屬犯錯誤時,不能夠劈頭蓋臉地予以責罵,而不顧及對方的感受。那麼有沒有既不損傷對方顔面,又能夠讓下屬刻骨銘心的訓誡方式呢?毋庸置疑,肯定是有的。細讀下面案例,咱們就能夠豁然開朗。
【案例原文】楊行密浮淮至泗州,防禦使台濛盛飾供帳,行密不悅。既行,濛于卧内得補綻衣,馳使歸之。行密笑曰:“吾少貧賤,不敢忘本。”濛甚慚。
【案例剖析】楊行密不愧為唐末時期的一代枭雄,他能割據一方,最終成就霸業,絕對跟其深谙馭人之術密切相關。為什麼這麼講?從本案例中他糾正下屬不良作風的高情商操作,就可見一斑。那麼他的操作高明在哪裡呢?我們反複研讀,認為有以下幾點:
1.不動聲色,從長計議。
《孫子兵法》強調“謀定而後動”。當一個棘手的問題出現時,沒有合适的方法來解決,切忌不可魯莽行事。案例中,楊行密就遇到下屬鋪張浪費嚴重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和平年代還不算嚴重,但他當時是處于唐末亂世,生産力被極大破壞,一鼠千金,餓殍遍野。如果再任由下屬鋪張浪費的話,那麼大家競相效仿,勢必激化階層矛盾,動搖自己的統治。但這個問題,又不好嚴令禁止,因為手下人豁出性命跟随自己打江山,不就是期望自己生活過得好一點嗎?更何況高規格接待領導,也是對領導的一種尊重,怎麼好不近人情地訓斥别人?基于這兩層考慮,楊行密作為成熟的謀略家,隻得采取“不動聲色,從長計議”的策略來解決問題。
2.巧留線索,引出話題。
為什麼有的人說話喜歡“兜圈子”?不是他們不喜歡“高效率”的溝通方式,而是在沒有足夠“鋪墊”的情況之下,“犀利”的言辭不但不能夠解決問題,還容易“激化矛盾,惹禍上身”。怎麼引出反對“鋪張浪費”的話題,才更顯自然而不刻意呢?楊行密經過反複推敲,終于想出了“破題”的神來之筆。那就是,故意在離開之時,在卧室裡遺留下自己的破舊内衣。這樣一來,在下屬收拾房間時必然會發現這件意義非常的物品,進而在送還物品時,開啟關于“反對鋪張浪費”的主題教育。
3.現身說法,旁敲側擊。
怎麼樣勸誡下屬,才不引起反感呢?楊行密找到了能消除對抗情緒的話術,那就是“現身說法,旁敲側擊。”這種策略的高明之處在哪裡呢?那就是隻講述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履曆,不針對别人的行為加以抨擊。通過給别人展示自身的良好行為習慣和成功之道,可以在不損顔面的情況下給有心人提供改正錯誤的機會。
總而言之,馭人之術,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歸納為言語的藝術。隻有“說對話”,才可能赢得人心,積累起人脈資源,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反之,口不擇言,不但會失去人心,還會“禍從口出”,給自己樹立強敵,瓦解己方力量,讓自己的事業步履維艱…
高手!教科書式地演繹了馭人之術的六大絕技,難怪他能夠笑到最後
更多幹貨請關注微 信 公 衆 号 “謀略與兵法”,不懂謀略與兵法,怎能從容應對日益激烈的競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