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春天是從凜凜寒風中的第一點梅花裡漫出來的。然後從山茶,從水仙,從迎春,從桃李梨杏的花蕊中迫不及待地往外湧。當這春意完全占領了九州的時候,花朝節就到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比起元宵和中秋,花朝節的名聲在今天并不那麼響亮。但它由來已久,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就有記載:“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無雨百花熟。” 古人與花親厚,在他們心裡,這些默默無語的嬌嫩生靈,可相伴朝暮,可結為親友,自然也應有生辰歲慶。這樣孩童一樣純真的設想,讓花朝從一開始就裹着浪漫的氣息。
▲ 《花神圖》沈燧(1891~1932)
那時候,人們喜歡将“花朝月夕”并稱:“花朝月夜動春心,誰忍相思不相見”。兩個節日,一為春序正半,百花争望,最堪遊賞,一處清秋之中,明月皎皎,詩酒談歡,在一年中遙遙輝映,讓人對柴米油鹽的生活有了期待。這是古人對于自然恩賜最由衷的信奉。
正因為有所期待,有所信奉,這場春天的邂逅總是被格外珍惜着。
▲《花神勝會》 潘振镛(1852~1921)
珍惜的,是花正好
每到花朝節清早,女孩子們會绾簾出閣,遊春野步,将五色紙箋懸系在花枝上,謂之“賞紅”。 “春到花朝碧染叢,枝梢剪彩袅東風。”寫的就是這一習俗。唐人還有一句“朔風如有意,容易莫摧殘”,道盡了護花人的憐惜。
這種惠及草木的溫柔早有記載。唐朝有個叫崔玄微的處士,家有名苑,花木繁盛。許是看他愛花之心赤誠,花精們化為少女來訪,還教他置備彩帛,繪日月星辰,懸于園中花枝。那年花朝節狂風大作,洛陽城折樹飛沙,隻有崔家園子裡的花木得了護持,安然不動。這個故事很得愛花人的喜歡,懸彩護花因以成俗。
▲《花神圖》 乙巳(1905)
圖片|來源于網絡
唐人這種愛花成癡的性子有自上而下的成分。唐太宗、武皇、穆宗,個個都是“花癡”,不僅種花、護花、賞花,還要趁着花好,吃上一些。每年花朝節,武則天都會令宮女遍采百花,和米一起搗碎,蒸制成糕,飨宴群臣。這樣制作出來的糕點兼具花的馥郁和谷的芬芳,很快也流傳開來,形成節俗。
圖片|吃貨小胖-攝
圖片|sherman洋蔥海外倉-攝
宋人對花朝的熱情有增無減,連童叟百姓也參與進來。因此每到花朝,更加熱鬧,“國中罷市、紅翠出遊”。 除了踏青,賞花,雅集,還流行種花、挑菜、撲蝶等活動,更添了許多生活氣。此時無論男女,都樂于将大朵的鮮花簪在鬓側,招搖過市。他們已經不滿于隻做一個旁觀者了,他們要參與這花開,要炫耀這盛景,要把春天揉進自己的存在裡。
賞花、護花也好,食花、簪花也罷,體現的其實都是人們對匆匆花事的留戀和珍惜。因為曾經珍惜,也就無懼于時光流逝,花謝花飛了。
圖片|粵遊粵美-攝
圖片|來源于網絡
珍惜的,是春未盡
傳說中,花神掌管着植物的春長夏養,所以樂于過花朝節的不僅是愛花的風流客,更有花農和谷農。
因為正值芳菲醞釀之際,農家喜歡在這一天攤曬各類種子,最好是能湊齊“百樣種子”,以祈豐收。預蔔的方法也簡單得可愛:是日晴好,就是百物豐熟的吉兆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李白鹿-攝
除此以外,花農們還會在花朝節集于花神廟内設供,演戲娛神,以祝神禧。東北一帶講究用素馔來供奉,蘇州則會宰殺牲畜,恭祝仙誕。不管以哪種方式,真摯的心願是共通的:祈禱花神保佑,風調雨順,百花競放,五谷豐登。
圖片|雪聲1951-攝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樣的活動會一直延續到夜裡,人們提着各色的“花神燈”在花神廟附近巡遊,熱鬧的場景恐怕不亞于上元節的夜市。
因為春耕時間寶貴,舊時的官府還會在花朝節出郊勸農。實際上哪用勸呢?這些對生活懷着無限希望的淳樸農民,每一年都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着未盡的好春光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珍惜的,是人常在
每到花朝節,就會忍不住幻想古時候的雅集:少女們在花魁樹下就地設席,甚至褪下紅裙以為宴幄, 圈出一方隻屬于少女心的小天地。在這裡,她們可以肆無忌憚地談天歡笑,抽花簽、飛花令、鬥百草、起歌舞……一陣風來,落花滿天,拂了一身還滿,明媚的笑顔醉倒花下,這場景足以定格百年。
圖片|再見面包樹-攝
圖片|時光琥珀-攝
如今的壯族也過花朝,稱之為“百花仙子節”。節日裡青年男女彙集在長有木棉樹的平壩,遙相對歌,在真摯的情歌聲中抛繡球、贈花為媒。所得繡球不帶回家,待日落分手時,挂到百花仙子所住的木棉樹上,祈求百花仙子保佑愛情永結,心地潔白。
無論是閨蜜間的暢談,還是情侶間的私語,“陪伴”讓這個節日變得像花蜜一樣甘甜,像花香一樣馥郁。有時候覺得,人的情感正像是春天的繁花一樣,讓人如沐春風,就像找到了心靈皈依的處所。
圖片|曾經樓蘭-攝
圖片|來源于網絡
所以到今天,即使花朝節盛名不再,人們還是會趁着春光明媚,花事正好,出門尋春,那些花開花落還是會牽動着人們敏感的美學神經。因為無論何時,再沒有比和相愛的人攜手同賞春光更好的事情了。
今年花朝節,願你也能不負花時,不負良辰,不負佳人,能與重要的人一起,共着春服,備春酒,浴春風,醉一場花開漫天的春日宴。
圖片|_weilan-攝
圖片|來源于網絡
文字由物道原創,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