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有道理嗎?
在以前那個年代人過世後隻是簡單的放進棺材然後埋到土裡,接着用土覆蓋上,堆成一座小山峰,這樣算是一座墳墓了。在農村,祖先的風水,被認為是影響家庭運氣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對于祖先的墳墓都要定期修繕,例如清明、大年30等,有老人去世選擇墳墓,都需要仔細選址,都希望可以選擇所謂的“風水寶地”,并在墳墓的周邊種上常青樹。農村會以一個家庭的祖先墳墓有沒有被打掃,來評估這個子女孝不孝順。
而農村俗語,是農民根據生活經驗,總結而成的。用短短幾行字,表達深刻農民哲學。“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就是一句表達子女打掃祖先墳頭的諺語,表達的字面含義是,如果祖先墳頭被踏平或者塌陷了,沒有以前的小山峰狀,或者出現破洞,則後代子孫稀少;如果墳頭上幹幹淨淨,沒有一顆雜草,那麼這家後代比較貧困,難有生财之道。那麼,這麼一句諺語有何道理呢?
一、墳頭塌消子孫稀
抛開城市的集中墓碑,和現在農村流行起來的墓亭,原來的墳墓都是用土壘的,類似于一座小山峰,尤其是一座新墳,又高又大。按照農村的掃墓習俗,最起碼會在清明節、重陽節和大年30進行掃墓,尤其是清明,需要進行培土、蓋帽和插柳,所以如果常去祭拜,出現塌陷肯定會及時補上,經常培土也會保證墳墓的高度和大小。
在農村,墳墓不僅是埋葬祖先的地方,更是保佑子孫後代的“信物”,沒有家庭願意自家祖先的墳墓比其他人家低人一等,或者破爛不堪,家門破可以不補,墳墓破必須修繕。所以,一個家庭的祖先墳墓墳頭塌,那麼一方面預示不好的情況,不能保佑子孫後代滿堂;另一方面也說明子孫稀少,無人打理墳墓導緻。
二、墳上無草絕家資
農村的墳墓講究“前水後山”,雖然不可能完全達到,但是青草茂盛,也代表家族興旺。清明插柳實際上也有這個意思,我們回顧古代的官帽,都有一個豎立的帽穗,插柳意味着後代升官發财。另外,在清明的時候,墳墓周圍的雜草都會去除,但是一般墳墓上的雜草不會,因為草意味“柴火”,通“财”,如果去除了草實際上就去除了财,不利于子孫發達。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草啊、樹的都不除,那樣也會被認為是不孝順,例如村裡有一種叫“漿漿樹”,農民是恨之入骨,因為長得快,其根部會插入墳墓中。造成墳墓裂開,一般都會想辦法去除。
說到“墳上無草絕家資”,農村的墳墓一般都會長草的,人們覺得墳墓長草是個好的象征,寓意着子孫旺盛、家境也會變好。如果墳上沒長草,證明這個墓地不是好地方,家庭也窮。我外公的墳墓就是這樣,墳上不長草,但周圍都長,我也很奇怪。以前那裡是種地的,雜草也多,但自從我外公在那裡下葬後,就那墳墓光溜溜的,沒長草,也挺奇怪的。話說回來,我舅舅家的家境确實也不太好,也不知道和“墳上無草絕資家”說得上聯系。
總之我覺得老人遺留下來的話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也并非像俗語說的那種墳頭塌陷子孫稀少。我覺得不可一味的相信,總歸還是需要看自己的努力才能生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