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把騎馬送信稱為郵驿。據甲骨文記載,商朝時就已經有了郵驿,周朝時進一步得到了完善。那時的郵驿,在送信的大道上,每隔34裡設有一個驿站,驿站中備有馬匹,在送信過程中可以在站裡換馬換人,使官府的公文、信件能夠一站接一站,不停地傳遞下去。我國郵驿制度經曆了春秋、漢、唐、宋、元的各個朝代的發展,一直到清朝中葉才逐漸衰落,被現代郵政取代。在古代其它國家也存在過這種騎馬送信的郵驿制度。14世紀時,中亞地區曾出現過一個強大而又短暫的帖木兒帝國,是由蒙古人的後裔建立的,控制着包括現在的印度、阿富汗、伊朗等地的廣大地區。貼本兒帝國制訂了嚴格的郵驿制度,規定驿使每天必須走500裡路程,而且還賜與驿使一項特權,行路中需要換馬時,不論是皇親國戚,還是尋常百姓,隻要驿使提出換馬的要求,都要用自己的馬和驿使交換,如果拒絕就有殺頭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