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過香港黑幫電影的朋友都知道,凡是帶頭大哥去酒吧或KTV談事,都要點上一瓶XO。XO是“extra old”的簡稱,在幹邑白蘭地中表示“特陳”的意思。由于其産量少,所以價格昂貴,成為不少上流人士身份的象征。不過,食城記今天要聊的不是白蘭地酒,而是另一個以XO為名的東東——XO醬。
名是洋人名,心是中國心
說到下飯醬料,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或許是“老幹媽”,但對于不是很能吃辣的人來說,XO醬才是那個百搭的調味品。如果你第一次看到XO醬這個“洋氣”的名字,可能會誤以為它來自于外國,實則它是地道的中國創造,由黃炳華先生在香港半島酒店出任行政總廚時發明的。使用XO這個名字也隻是為了凸顯這個醬料的高貴,裡面并沒有添加白蘭地酒。
黃炳華大廚本是江蘇吳江人,從小耳濡目染的全是江浙滋味。80年代初到香港,跟着師傅學制醬的過程裡,黃炳華發現幹貝可以搓絲的特性,和熟火腿肉非常類似,便嘗試性地加入了一些家鄉做菜時常用的金華火腿,與幹貝蝦米一起油炸。這是真正的神來之筆,因為火腿本身太鹹,被清淡的幹貝和蝦米中和後味道恰到好處,連鹽都省了,鮮味倒是成倍增加。
XO醬的前前前世
其實早在19世紀末,李錦記創始人李錦裳就開始售賣蝦醬。用小銀蝦加鹽發酵而成的糊狀物,帶着小分子蛋白質的淳樸鮮味,讓習慣喝早茶但缺乏小菜和醬料的港澳洋人驚為天物。在很多廚師看來,這也許是XO醬最早的雛形。但鹽腌 發酵的模式來處理海鮮,對品控的要求極高,稍有不慎,就會搞得臭烘烘難以下咽。
講究的香港人自然想到了溫油慢炸的手法。低溫烹煮會讓蝦米中的蛋白質充分分解成鮮美的氨基酸,食油又有和鹽類似的保鮮作用。再後來,有人發現瑤柱和蝦米有類似的性狀,鮮味還更濃郁一些,于是開始往醬裡加油炸的瑤柱絲,一時效法者衆。當時嘗試的,包括香港玄學大師談錫永和龍皇酒家創始人黃永幟,所以到今天XO醬到底是誰發明的仍有争議。但可以确認的是,在80年代之前,香港并沒有XO醬的名頭,隻有瑤柱醬、鹵蝦醬等等。
東方魚子醬,不隻是噱頭
XO醬的選料格外講究:火腿蒸熟搓絲、幹貝泡發搓絲、蝦米泡發剁碎,再來一些洋蔥碎和大蒜碎,分别炸到幹香了出鍋。接着用泡幹貝蝦米的水,加黃酒、生抽、老抽、白糖、辣椒粉,将食材焖到收汁。最後,蓋上炸食材的油,就大功告成。這樣一罐XO醬,不管炒飯、煮湯、蒸肉、燴豆腐、還是拌食面條米飯,都足夠滋味。
在泰國等東南亞地區也有一種類似的醬料,叫“馬拉盞”,原料以蝦米為主,味道也不錯,但對比XO醬還是有差距。因為不管從原料成本上來看,還是從口味口感上來看,XO醬都可以說是醬料中的極品了。從制作工藝上來看,XO醬更不必多讓,光是剔整隻金華火腿就足以讓人崩潰!手腕沒勁的話根本剔不動,剔完還要切片再切絲,很是累人。
還有幹貝的處理也是一件考驗耐心的事情,費火費時,需要細細撕來,常常耗上半天時間才能整得利落,何況還有很多其它配料需要一并處理。所以,一鍋醬從處理食材到熬炒成功,沒有一天是萬萬拿不下來的。上等的食材與挑剔的做工,也讓XO醬獲得了“東方魚子醬”的美譽。
XO醬是一種神奇的東西,不論男女老少,都能甘之如饴。如果能夠善加利用,即使你是廚房新手,也能做出讓人驚豔的美味。一碗白米飯上淋上兩勺XO醬,米粒上因此覆蓋了一層金黃色的醬汁,随着熱氣升華。舀一勺放在嘴裡,蝦米的鮮、火腿的醇、瑤柱的甜,瞬間打開所有味蕾,這時趕緊将雙唇緊閉,不要走漏哪怕一絲的鮮甜的迷人香氣。有時候,越是簡單的料理,越能帶來純粹的感動。
老幹媽&XO醬,你更中意誰?
☟☟☟點擊閱讀原文一探究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