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一位名叫劉雪華的年輕女孩将自己的黑人男友從深圳帶回了自己的河南老家。女孩的父親看見這名男子衣着随便,皮膚黝黑,甚至連一句中國話都還說不利索,對這場戀愛提出了強烈的抗議。
劉雪華的母親對她是了解的,擔心女兒會跟着這個外國人遠走高飛,更是淚眼婆娑,好言相勸。
不料通過往日的相處,劉雪華與這位黑人男友情比金堅,非他不嫁。面對父母的勸阻,她始終無動于衷。無奈之下,劉雪華的父母隻好感歎:“我這個女兒算是白養了!”
又經過六年的愛情長跑,2008年,劉雪華與黑人男友終于步入婚姻的殿堂,結為夫妻。也正是在那個時候,劉雪華和父母才得知,原來這位黑人男友竟然是美國首位非洲裔總統奧巴馬的同父異母的弟弟——馬克·奧巴馬。
至于為何在這六年的時間裡,馬克始終不肯向女友透露自己與奧巴馬的關系呢?這還要從馬克的父親巴拉克說起了。
比奧巴馬還悲慘的童年
馬克的父親巴拉克是一個典型的情場浪子。在他46年的人生中,總共擁有四段婚姻,公布出來的孩子就有8個,更不要說那些拈花惹草時留下的私生子了。
但無論在哪一段婚姻中,巴拉克帶給妻子和孩子的隻有謊言與痛苦。
1960年,24歲的巴拉克憑借着優異的數理成績獲得了政府的贊助,從肯尼亞一個貧窮的村落來到美國夏威夷留學,成為了夏威夷大學的第一個黑人學生。受到父親的影響,巴拉克從骨子裡就很花心,留學期間時常流連于各個夜店樂不思蜀。
他靠着黑人獨特的魅力與天賦般的舞蹈,吸引了不少女孩的青睐。其中,就包括了奧巴馬總統的母親安·鄧納姆。
說到鄧姆納,可謂是一個真正的白富美。鄧姆納的母親瑪德琳出身高貴,工作能力強,是夏威夷銀行第一位女性副總裁。而她的父親斯坦利更是名校畢業,商界奇才。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長大的鄧姆納卻心思單純,不谙人事。一旦遇到在情場裡如魚得水的巴拉克,也隻有被拿捏的份了。
鄧姆納與巴拉克相識那年,剛好18歲。兩人皆是夏威夷大學的學生,在同一個學校裡難免就有接觸。巴拉克雖然是一個來自肯尼亞鄉下的黑人窮小子,但他在學業上絕頂聰明,說起話來風趣幽默,深深吸引了鄧姆納。
後來巴拉克竟然主動表示想和鄧納姆談戀愛,這讓鄧姆納怎能不動心?
确定關系後,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短短幾個月的交往後,鄧姆納就将巴拉克帶到父母跟前,說是要和他結婚。
對這樁太不靠譜的婚事,鄧姆納的父母當然持反對意見。但奈何此時的鄧姆納的肚子裡已經懷了巴拉克的孩子,也就是奧巴馬。
面對父母的苦口婆心,鄧姆納根本聽不進去,後來甚至直接從夏威夷大學休學,并與家裡斷絕了來往。
婚後,這個可憐的女人以為自己即将迎來一段幸福的婚姻生活,殊不知巴拉克卻已經将這對母子排除在自己人生的計劃之外了。鄧姆納懷孕的那段時期,巴拉克正在處理從肯尼亞移民至美國的事宜。
知道妻子打算把孩子生下的那一刻,巴拉克隻是很無所謂地說:
“休學生孩子都是你選的,和我有什麼關系?你别妨礙我,我已經考上哈佛了,要去念書了。”
面對丈夫的不屑一顧,不忍心打掉孩子的鄧姆納隻好被迫決定,孩子生下來自己撫養。就這樣,1961年,侯賽因·奧巴馬出生了。
不過,遠在哈佛大學的巴拉克才不在乎呢。因為他在這座新的城市已經迎來了新的戀情。而這次,他的獵物就是馬克的母親露絲。
而露絲是一個和鄧納姆一樣的傻姑娘。
在與巴拉克确定關系後,這個美麗的白人女孩便不顧全家的反對嫁給了巴拉克,并且還跟着巴拉克回到了他的老家肯尼亞并結了婚。1965年,馬克出生。
但她怎麼也沒想到,這卻是她噩夢的開始。
回到肯尼亞後,巴拉克想憑借着自己的留美背景,在政治上大展拳腳。但因為他做事執拗,言語犀利,在政壇上栽了好多跟頭。
郁郁不得志的巴拉克染上了酗酒的毛病,每次他一喝醉就在妻兒身上發洩。可以說,馬克的童年都是在父親的毆打和母親的眼淚中度過的。
除了要忍受殘暴的父親,作為黑人和白人生的混血兒,在學校裡馬克還得遭遇其他孩童的種族歧視。每當同學們用看待怪物的眼光稱呼他為“小雜種”的時候,馬克總是想要是自己不姓“奧巴馬”就好了。同時,他的腦海裡瘋狂萦繞着四個字,那就是逃離故鄉。而馬克想到的唯一逃離故鄉的辦法就是努力讀書。
1973年,母親露絲終于無法忍受這段不幸的婚姻,與巴拉克提出了離婚;1982年,父親巴拉克另尋新歡,與第四任老婆潔兒結為夫妻。
1984年,馬克終于如願以償,一拿下布朗大學的物理學及數學學士學位,以及斯坦福大學的物理學碩士學位,成功達成了逃離故鄉的心願,來到了美國。
馬克本以為來到了天堂,卻不知其實自己掉進了另一個地獄。
大學畢業以後,馬克在事業上還算一路順風,先後入職北電網絡,朗訊等公司,在通信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馬克似乎在美國找到了新的人生,1993年,奧巴馬的突然來訪卻打破了他原本平靜的人生。
此時在芝加哥大學擔任法學教授的奧巴馬,一直以來都有個心願,那就是尋找自己在肯尼亞的根。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自己還有個叫做馬克的兄弟,正在美國工作。為了收集生父的資料,奧巴馬主動找上了門。
這也是兩人第一次正式見面,但這次談話的氛圍卻并不愉快。
作為在巴拉克家暴陰影下長大的孩子,馬克對于父親的印象隻有殘暴和酗酒。所以,當奧巴馬問到父親的問題時,馬克并不想去回應。于是,兩人的首次會面草草結束。
1998年,奧巴馬正式進入美國政壇,先後當選伊利諾伊州州的參議員以及聯邦參議員。
看着哥哥在仕途上的得意,此時還隻是朗訊一名普通員工的馬克,并沒有太多想法。畢竟他們的生活在成年之前也沒什麼交集。兄弟這兩個字隻不過是一個表面的稱謂罷了。
但誰也沒想到,2001年的911事件,竟然徹底改變了馬克的一生。
天天來喝茶,因為愛上你了
9月11日那一天,2977個平民在恐怖襲擊中死去,原本熱鬧繁華的紐約與華盛頓陷入了無盡的恐慌。無數大公司紛紛裁員,黑人首當其沖,馬克無疑正是被裁掉的人之一。
在危機中丢掉飯碗後,馬克開始尋找新的工作,但每次面試無一例外都被刷下來,原因隻有一個,他是黑人。
當時的馬克沒有收入,走投無路,白天去找工作,晚上灰頭土臉地回來,像一個乞丐一樣。
過了将近3個月的“流浪生活”後,馬克突然在報紙上看到了一這消息,正是這個消息,将他的人生軌迹扭轉到了正途上。
當時報紙上刊登一則招聘外交的信息,而地點在中國深圳。馬克決定試一試。
至于馬克為什麼會選擇深圳呢?馬克表示,從一個隻有一些村莊、海鳥以及潮濕的海灘的地方變成一座繁華的大城市,深圳是一座建于夢想的城市。或許在哪裡,他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夢想。
當然這隻是馬克在記者面前說的話,而真正的原因還是馬克當時走投無路了,深圳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2002年,馬克賣掉了在美國的房産和車,加入了一個由9人組成的美國教師項目,來到中國深圳教授英語。
和哥哥奧巴馬不同的是,馬克對文化的興趣大于政治。來到中國後他自知中文水平并不高,天生好學的他刻苦補習漢語。就在這時,一個叫做劉雪華的女孩闖入了他的生命。
一天,馬克正在一家茶館喝茶。作為茶館的服務員,劉雪華看見這位黑皮膚的男子用一口蹩腳的漢語閱讀着書本上的文章,忍俊不禁。
于是,她熱心地走上前去,糾正他的語病。馬克對這個熱心腸的女孩也很感激,便問了她的名字。女孩開玩笑地告訴他:“我叫劉雪華,以後可要記住了!”
馬克看着這個美麗的女子點頭允諾。後來,馬克三天兩頭就來一趟咖啡館請教漢語。當然學習漢語倒是真的,但最主要的目的,明眼人也都明白。
正是在劉雪華的幫助下,馬克的漢語突飛猛進,順利通過了漢語水平考試七級。與此同時,在兩人的日常交往中,馬克和這位中國姑娘的感情不斷升溫,并順利結為情侶。
劉雪華是個十分知性的中國女子。她喜歡穿旗袍,熱愛中國的古典文學。在女友的熏陶下,馬克也開始接觸中國的書法與古詩詞。并迷戀上了書畫和傳統文化。就這樣,馬克與劉雪華的感情不斷升溫。
但是有些問題,并不是兩情相悅就能解決的。
這對情侶之間存在着太多的差異了,例如國家,種族與文化。這些差異後來讓劉雪華的父母始終無法接受這個外來女婿。盡管沒有得到父母的祝福,經過彼此的相處,劉雪華早已認定這個人了。并且馬克還向她承諾,以後将留在中國,與她一齊把這個小家經營好。
2008年,在不被親朋好友祝福下,劉雪華和馬克結為夫妻。也正是在那一年,馬克的哥哥成功當選美國總統。
此時忙于政務的奧巴馬,在得知馬克結婚的消息後無法到場祝福,便隻能發了封電子郵件表示祝賀。
而正是這封郵件,讓劉雪華這才知道,原來自己的丈夫竟然是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弟弟。
其實在二人結婚前,奧巴馬競選總統的消息就傳的沸沸揚揚。劉雪華還和馬克開玩笑,你也姓奧巴馬,看來這個未來的美國總統是你親戚呀。
但每次聽到類似的話,馬克也沒有多說什麼。劉雪華也隻當開玩笑,并不認為男朋友真的和奧巴馬有什麼關系。
直到那封郵件,讓劉雪華徹底傻了眼,自己這個名不見經傳,當年走投無路快餓死街頭的丈夫,竟然有這麼大的背景。
而奧巴馬上任後,他複雜的家庭背景成為了美國媒體津津樂道的談資。作為奧巴馬的弟弟,身居深圳的馬克自然也被推上風口浪尖。很多媒體向他發出采訪邀請,想讓他對奧巴馬擔任總統發表看法。
面對媒體的不斷追問,馬克隻是淡淡地說:“我和他見面的次數總共才兩三次而已。”而在大洋彼岸的奧巴馬為了避免給馬克招來不必要的麻煩,也在媒體面前表示:“我對他不太了解。”
2009年11月,奧巴馬開啟了首次訪華之旅。在這期間,奧巴馬正式與這對新婚夫婦見面,并對他們的婚姻送上了祝福。回到美國後,奧巴馬還特意向馬克發送電子郵件,表示這位中國弟媳是一位非常可愛的女人。
奧巴馬在種族主義問題上所做出的努力感染了馬克。如今的他,也早已和“奧巴馬”這個曾令他棄如敝履的父姓和解了。
馬克表示:
是我的哥哥奧巴馬讓我覺得,“馬克·奧巴馬·狄善九”這個名字也挺不錯的。
美國聽好了,我告訴你我為啥來中國
現如今,馬克在深圳紮根了20年,他也履行了當年對劉雪華的承諾,沒有離開中國。
在這20年間,他成立了一家名為“world nexus”的國家咨詢公司,幫助中美兩國公司之間的來往溝通;出版了一部半自傳性質的書籍《從内羅畢到深圳》,将他這段跨文化的經曆訴說給每一個對中華文化感興趣的人。
而最讓他自豪的,莫過于在慈善事業中所做出的努力。
2002年,馬克剛來到深圳,就去拜訪了當地的一所孤兒院。在那裡,他遇到了一個小嬰兒。每當他用手指觸摸那個小孩的手指,小孩總會用那雙明亮的眼睛望着他,緊緊抓住他的手指不肯放開。
馬克突然明白,或許那個小孩并沒有在想他是美國人、黃種人還是白種人,他想要的隻是關愛。而就在那一刻開始,馬克堅定了留在中國的信念,留在一個沒有種族歧視的國家。
後來,馬克在全國範圍内進行鋼琴演出,并将募捐到的數以萬計善款捐贈給殘疾兒童和四川地震的受害者。
2014年7月,馬克去北京拜訪了一個叫做天使媽媽的機構。那是一家緻力于幫助患上慢性永久性疾病的孩子們籌集治療經費的非政府組織機構。
在這裡,馬克認識了一個叫做錢寶慧的女孩。這個女孩隻有3歲,卻患有先天性心髒病。因為沒有合适的治療手段,女孩的病遲遲無法得到治療。馬克便在微博以及社交軟件上發布了女孩的信息,希望能得到外界的幫助。同時他還向美國的朋友救助,讓他們幫忙介紹美國的醫生。馬克表示,我們都有自己的孩子,或許我們應該去幫這個孩子做些什麼。
2014年,馬克在接受鳳凰周刊說:
“我出生于肯尼亞,在美國迷失了自我,卻在中國獲得了重生。當我來到中國,這裡給了我一種強烈的家的感覺。中國教會我進一步認識到家的重要性,讓我重新從不同角度審視自己的根。”
馬克的故事不禁讓人想起蘇轼的那句詩:“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世界如此遼闊,哪裡才算是故鄉呢?心安的地方,便是故鄉吧。馬克無比慶幸的是,在中國深圳,他找到了自己的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