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回泉州,騎着小電動在老城區溜達,到處人山人海,各種老字号門前排着長長的隊。一方面為泉州的旅遊知名度提升感到高興,另一方面,也看到本就負重前行的老城交通,更加雜亂不堪,給過往的遊客怕是留下不了什麼好印象。
生活區即旅遊區,其實是泉州旅遊的好名片,城市遊本來就是體驗生活。但人車混雜也因此被人诟病。泉州老城區的的特點是路窄,電動車多,電動車、行人、機動車混行。随着中山路的改造,更多的人流被擠向西街,現在節假日西街改臨時步行街,本是個不錯的嘗試,但這樣一來,給本來高峰時段就擁堵不堪的新華路造成了困擾(新華路因為沿線有多所學校,本來上下學高峰期就容易堵車,現在要橫穿老市區的電動車全擠到新華路上,大量和汽車混道行駛,加上節假日旅遊巴士的進入,整條新華路完全堵死)。
逛了兩天,給點自己的小建議,抛磚引玉,也希望泉州大大們既然立起了旅遊城市這張名片,多吸取一些旅遊城市的教訓(比如隔壁),多站在遊客的角度想想老城規劃,别隻顧着宣傳,最後成了一次性的旅遊城市,畢竟現在更講究的是口碑。
1、城中漫步,随性生活
老泉州現在的核心旅遊路線是西街-中山路這一條折線,首先折線是不行的,景點要集群,就要發展成網狀,類似金魚巷的改造其實是很成功的,老城區要把四通八達的街巷網絡發展起來,北到威遠樓,南到塗門街(德濟門),西到開元寺(城西路),東到承天寺(關嶽廟),作為休閑散步的核心圈,不需要都像金魚巷這樣改造,但力求整潔幹淨,尤其是整頓電線、牆面廣告、路邊垃圾等等,盡量還原生活。老城漫步,本來就沒有既定路線,随便走,都能走得出來。
2、人在城中遊,車在圈外跑
針對路窄車多的現狀,最好的手段就是單行、禁左、人車分流。首先,新華路(西街起始)、新門街、塗門街、南俊巷一圈改為單行道(也可加上東街),新華路、南俊巷設置三車道單行道,隔離欄分出兩個非機動車道;或者3 1 1(1個限時公交車道、1個非機動車道);其次,核心區四個端點設置4個旅遊集散中心,功能包括:商業綜合體、市内候機廳、立體停車場、大公交停車場、環城小公交站點(定點班次 客滿即走)、市政小黃車站點、共享單車站點、的士候客區下客區等,目的是把進城的車輛轉換成步行、自行車、和公共交通。
4個集散中心建議放在:
1) 新華北路開元盛世廣場到培元中學附近地塊,承接泉州西、泉州北(高速、動車站)的進城客流,輻射西湖景區;配套發往動車站、清源山、南安、河市仙公山的快線公交。
2) 芳草園附近地塊,承接泉州南(臨漳門、土堤後兩個方向,泉州南、池店兩個高速路口)的進城客流;配套發往動車站、南安、機場的快線公交。
3) 溫陵路與九一街交叉口附件地塊(文化宮太近,豐澤廣場太遠),承接泉州南、泉州東(溫陵路、豐澤街)兩個方向的進城客流;配套發往機場、晉江石獅、東海的的快線公交。
4) 最後一個思來想去,可以放南俊北巷,這附近條件相對合适,可以把北側泉山路(從清源山)進城的車輛引到這裡來,并截住從東街進入景區的車輛。
至于外環,我看現在的一些規劃挺好的。就是對于一些環城幹線,盡量用高架或隧道把人車分離,這樣既安全,也能把流動速度提起來。不然就像現在的江濱北路,限速50,擁堵不堪,還經常出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