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歌一曲 以此壯中華
——抗“疫”京歌《勇往直前》創作側記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李曼斯
起調疾如風,而後氣昂揚。一句“集結号吹響”,勢如千軍萬馬;一句“親人傷離别”,又道兒女情長。起、承、轉、合,恰似高山流水,一氣呵成。雖有如此氣魄,聽者眼前,卻唯一琴一人,一坐一立而已。
3月3日,記者來到甯鄉市文化館,拜訪京歌《勇往直前》的曲作者胡令強及男聲演唱者劉奇武,兩人就着辦公室裡的一台鋼琴,乘興奏唱京歌《勇往直前》。沒有樂隊,不曾修音,此曲已有蓬勃之勢、穿透之力。無怪乎此歌MV一經發布,便赢得省内音樂專家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
一曲唱畢,兩人向記者講述了這首抗疫文藝精品的誕生曆程。
詞曲苦中求
(曲作者胡令強及男聲演唱者劉奇武在辦公室乘興奏唱京歌《勇往直前》。)
2月16日,甯鄉市文化館裡,館長胡令強剛剛接下一塊“燙手山芋”——《又唱浏陽河》詞作者、著名詞作家郭天柱邀請他為新詞《兄弟姐妹》譜曲。
兩人早有合作,郭天柱對胡令強期許有加,提出要求:“非常時期,非常之作。不要跟風,追求品質。”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各類抗疫歌曲層出不窮。如何譜出新意,寫出品質?
幾經考量,胡令強決定将這一作品定位為京歌:“顧名思義,京歌以歌曲為根基,融入京劇元素。既有傳統韻味,又适合大衆欣賞。”
說易行難,一難在譜曲。胡令強介紹,京歌不同于戲曲,戲曲有固定曲牌,再創作隻需“老壇換新酒”。也不同于歌曲,可盡情發揮。京劇發展數百年,早有獨到表現。如捕捉不到韻律精髓,則會“酒香盡散”。
作為湖南甯鄉人,胡令強創作花鼓戲手到擒來,對京劇卻不甚精通。開始譜曲的那幾天,他日夜浸在京劇窩裡,研究曲調、樂器、唱腔特點,終于出爐第一稿。
“這個第一稿,和現在你聽到的幾乎是天差地别。”胡令強從辦公桌上整理出厚厚一疊手稿,上面修改痕迹密密麻麻,光是歌名從《兄弟姐妹》改至《勇往直前》便推敲了近10個版本。
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早上傳到晚上,伴着文化館裡的人們上班又下班,到第三天,胡令強終于“煉”出了令自己滿意的作品。
千裡尋京胡
(部分創作手稿。)
詞曲已就,第二難随之而來。
“味道能不能出來,編曲很關鍵。”胡令強将編曲重任交給了經驗豐富的編曲界老将吳文傳。
一開始,吳文傳使用電腦編曲,胡令強不甚滿意,特别是京胡一段,尤其失真。
胡令強匆忙請出湖南省京劇保護傳承中心的4位樂器老師,找到一處錄音棚現場錄制音樂。可惜幾位老師時間有限,匆匆幾小時錄制的片段,仍有瑕疵。
“京胡這段味沒出來,不成!”胡令強對吳文傳說。
“還怎麼改?我聽着挺好。”被“折騰”了幾次的吳文傳不太理解。
幾人一來一回,吹胡子瞪眼睛起了争執。胡令強不再多說,離開錄音棚開始另尋人選。他在專業網站上找到吉林省京劇院的京胡首席,隔着網線錄了一段,這讓胡令強耳朵一亮。
“你聽聽看,是不是換掉好些?”胡令強又聯系上吳文傳,兩人一聽成品,立刻達成共識。
“他要唢呐,我不要。他要傳統,我要革新。為了這曲子,我們‘翻了幾次臉’。”胡令強笑着說,雖是“翻臉”,但同為精益求精。成品一出,自然握手言和。
五載露頭角
兩人最後一場異議,源于演唱。
起初,由兩名京劇演員擔綱。專業演員字正腔圓,聲情并茂,小樣一出,吳文傳拍手稱贊,胡令強卻陷入沉思。
“這歌名為《勇往直前》,為緻敬勇敢逆行的白衣戰士。本該慷慨激昂,可京劇唱腔的咿呀之間,缺了那麼一點亮堂與果斷。”胡令強多次與演員溝通,但受限于京劇慢闆程式,總達不到理想效果。
猶豫良久,胡令強腦中浮現出一個人選——未經過專業訓練,卻在近幾年省市大賽中頻頻獲獎的民間花鼓戲演員劉奇武。
“女生演唱者龍雨薇是省花鼓劇院的專業演員,我不擔心。但啟用劉奇武,我确懸了一顆心。”胡令強說的劉奇武本在大學文印室工作,從小愛聽戲,卻半點樂理都不知。2015年,他在甯鄉沿江風光帶聽戲時認識了花鼓戲演員魏慈英,26歲才開啟拜師學藝之旅。此後,劉奇武跟着師傅唱出了名氣,各劇團有适合他的角色,便會請他上台。
但胡令強的邀約,仍是在劉奇武意料之外。劉奇武腼腆地搓着手,對記者說:“我連譜都不識,也從未唱過京劇,不知胡館長怎麼信任我。不過他說我能唱,我就唱。”
因不識譜,劉奇武起先隻能反複聽小樣學唱。後來,胡令強把他叫到辦公室,和着鋼琴一字一句地教他。重壓之下,劉奇武花了一天半的時間啃下全曲,完成錄制。他這一版紮實幹脆,铿锵有力,聽後隻覺心潮澎湃,直教人“勇往直前”。
一句句高唱,對應着一幕幕畫面。創作團隊仔細甄選素材,力求詞作與畫面完美契合。完成剪輯後,胡令強将成品MV發給郭天柱,不到幾分鐘,郭老回道:“我已淚流滿面。”
[責編:封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