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火爆的“劇本殺”是一種角色扮演遊戲,玩家們通過劇情推理、搜證梳理線索完成遊戲任務。但就在劇本殺火爆之際,“兒童劇本殺”也悄然興起,與“成人劇本殺”不同,遊戲内容更像是兒童版簡易故事表演。
也有一些聲音認為,兒童劇本殺其本質并非娛樂,而成了一些教培公司“巧立名目”進行課外輔導的幌子。事實究竟如何?家長們又該如何面對?
通過查詢多位商家信息,記者發現,“兒童劇本殺”面向的年齡群體标準不一,可參與的年齡段大緻在5歲-14歲之間。一位商家說,他們家的兒童劇本殺,以角色扮演為主,更适合兒童,周末預約火爆到已經沒有位置了,劇本殺的内容大多為奇幻或曆史題材,比如“荊轲刺秦王”“鴻門宴”一類的曆史事件,或者是像“展覽館奇妙夜”這樣的探案 賞析名畫的扮演。
“跟成人的劇本殺核心是一樣的,推理、換裝等,什麼都有,它是兒童版的劇本殺,跟成人版的劇本殺相比,它不包含暴力血腥等元素,比較适合14歲以下的小孩子。我們家的場次一般提前一天開始約,現在已經沒有位置了。”該商家說。
一家劇本殺機構的合夥人張女士告訴記者,很看好兒童劇本殺市場前景,他們目前經營的一般都是面向成年人的劇本,但現在經常遇到青少年來玩,隻能選一些比較适合他們的劇本。“之前市場上沒有專門針對青少年的劇本,如果說有未成年人去,一般我們會選擇一些家國情懷的劇本,或者是講親情的劇本提供給他們玩,兒童劇本市場近期比較火。”
張女士說,目前傳統劇本殺市場競争激烈,有一些同行已經轉行做兒童劇本殺,也看到不少家長希望讓孩子在遊戲的同時寓教于樂。“在這種情況下,有一些人會把像成語故事或者是典故編成一個兒童劇本殺,讓家長帶着孩子來玩,小孩體驗了這幾個小時之後,他能把這些東西記住,既學到了知識,又覺得很開心,因為他是玩着把這個過程給經曆下去的。不管是成人的還是兒童劇本殺,在整個環節當中,會有人帶領去完成每一個環節。現在我接觸到的兒童劇本殺,多數會有換裝環節,是從一開始就引導小孩沉浸在這個環節當中。”
兒童劇本殺介紹
張女士還提到,其實兒童劇本殺主要的推廣對象還是家長。“因為我們不是為了讓兒童去接受劇本殺,而是為了讓家長去接受劇本殺。因為它有點類似于托管,孩子在玩劇本殺的過程中,家長不可參與,基本上我們主持人來帶着,比如今天是6個小朋友,我們帶6個小朋友進入房間,然後讓小朋友一步一步完成主持人的指令,這樣整個過程大概最少也要在三個小時。時長對現在的家長們算是比較友好的。”
在北京經營兒童劇本殺的從業者廖恪表示,他們從去年開始專門經營兒童劇本殺,據他們對顧客的統計發現,來的家長和孩子們還是希望娛樂内容多一些,反而是一些第三方機構經常聯絡他們,希望開發成“教育屬性”更多的産品。
“大部分家長把這個當成一個娛樂,我們也是把它當成一個娛樂屬性的,我們自己定義為兒童新娛樂。但是也有B端用戶通過互聯網了解到我們這種兒童劇本殺形式,他們想要去做加盟的東西,第一類是教培機構想要去轉型,第二類是成人劇本殺想要做市場下沉。”廖恪說。
廖恪告訴記者,他也從事教育培訓多年,并沒有想把兒童劇本殺加入教學内容,他們一直沒有這樣做,他熟知的市場上其他競争對手也都沒有這樣做,就是因為經營者知道,孩子們選擇來劇本殺館,是為了娛樂而不是為了學習。如果加入教育培訓内容,不但違反有關“雙減”規定,效果也不會好。他說:“家長沒有提出這樣的問題,家長送過來就跟送去迪士尼、送去歡樂谷、送去環球影城一樣,大家都是去玩的,沒有人去問在歡樂谷我能不能學點什麼東西,孩子也不傻,知道這是課還是玩,如果是課,他就不願意去上了。”
文化、娛樂産業評論人張書樂告訴記者,所謂“劇本殺”中的“殺”字,更多的是從80後、90後成長過程中接觸到的狼人殺、三國殺遊戲中所被人熟悉的特定詞,其形式是設定故事情節、換裝等玩法而形成的一套娛樂方式,兒童劇本殺,和成年人的劇本殺相比,其實更像是“兒童劇場”。“它不會在劇本殺裡的‘殺’字上面去落腳,而是在劇本上,本質上就是一個兒童小劇場。你再要往深處講,真正劇本殺的東西,那種玩法,那種邏輯思維的東西,真的要去套到兒童,他們其實接受不了這樣的邏輯、這樣的推理、這樣的判斷,他們很難參與其中。”
記者查詢網傳的某劇本殺涉及變相學科培訓的消息,并沒有查詢到權威媒體的相關報道,也沒有查詢到有相關部門對此進行查處的新聞,隻有一些自媒體文章和各家培訓機構的辟謠聲明。那麼,究竟是誰在把劇本殺和學科培訓聯系在一起?張書樂分析,還是個别從業者利用家長害怕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怕有人違背“雙減”方針偷偷搶跑的焦慮,而故弄玄虛。
“‘我的孩子要比别人的孩子知道更多’,從業人員通過制造這種焦慮,讓家長花錢去搶跑。在第二起跑線上搶跑,它是制造一種焦慮,但是這種焦慮其實是不存在的。”張書樂說。(記者任夢岩)
來源: 央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