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這個詞是音譯的外來語,是林語堂在二十年代從英語翻譯過來的。最早見于在北京出版的《語絲》雜志。這個譯名當時曾經有過異議:魯迅嫌它容易被誤解為“靜默”或“幽靜”,覺得不太妥當;李青崖主張改譯為“語妙”,但“語妙天下”是句成語,隻有語言而無動作,不能概括“幽默”的意義;陳望道拟改譯為“油滑”,但也隻表達了一個方面的意義,都不夠确切。後來,唐棚候譯為“諧穆”,“諧”代表一面,“穆”也代表一面,合起來正巧了“幽默”的整體,原是比較恰當的,但因“幽默”已經廣為流傳,它的含義也為人所知,所以就一直沿用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