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教育
/
有關作者王維的古詩一年級
有關作者王維的古詩一年級
更新时间:2024-11-17 09:06:51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诘。先世為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後遷至蒲(今山西省永濟縣),故又是蒲人。盛唐山水田園詩人,畫家。從少年起就通音律,擅長文學。21歲中進士,開元二十三年擢其為右拾遺,後為監察禦史,左補阙,奉使出塞,在涼州河西節度使幕兼判宮。天寶年間定居辋川别墅,過着彈琴、作畫、賦詩的閑逸生活。安史之亂後,又任過一些官職。晚年信奉佛教,居藍田别墅,“彈琴賦詩,傲嘯終日”,過着閑居自适的生活。著有《王右丞集》。

  有關作者王維的古詩一年級(小學語文重要詩人之王維)(1)

  寫作背景 《送元二使安西》:安西是指安西都護府,在今天的新疆庫車附近。友人元二将要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情别緒,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與祝福,使人不難想到這對好友頻頻祝酒、殷殷話别的情景。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是一首抒寫鄉情的千古絕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他當時隻有十七歲,正在長安謀取功名。恰逢重陽佳節,作者孤身飄泊于繁華熱鬧的帝都,倍感孤單,非常思念家鄉親人。情之所至,詩人直抒胸臆,寫出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樣傳誦千古的名句。

  《使至塞上》:開元二十四年(736)吐蕃發兵攻打唐屬小國小勃律(在今克什米爾北)。737年春,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王維奉使出塞宣慰,并在河西節度使幕兼為判官。本篇寫出塞時沿途景色,察訪軍情。這實際是将王維排擠出朝廷,詩人出使河西節度府,至涼州時作此詩。詩人作此詩時,與他誼兼師友的名相張九齡受李林甫排斥被罷相。這是玄宗朝政治由清明轉為昏庸的标志,因此,詩人在奉使慰勞戰勝之軍的途中,并非是一味高昂振奮的,也兼有孤寂之感。這首詩作于赴邊途中。

  佳句解讀 1.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品析】詩的第一句用了“獨”“異”兩個字,分量下得很足。詩人對親人的思念,對他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裡面。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一發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描寫就顯得十分自然。

  2.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品析】意思是說,遠在故鄉的兄弟們重陽節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他自己不在内。好像遺憾的不是他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他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并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這就曲折有緻,出乎常情。

  3.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品析】“渭城”是指秦時的鹹陽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漢代改為渭城。這句詩點明了送别的地點.時間和環境氣氛。渭城清晨一場如酥小雨,濕潤了路上的塵埃,旅店旁的棵棵綠柳,被雨水沖洗得更加翠色欲滴。

  4.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品析】“陽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這兩行詩由寫景轉入送别:朋友,請再喝盡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陽關之後,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友了。“更”字表明酒已勸了多次.盡了多杯,這依依惜别之情雖隻字未提,但都見于言外。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品析】這一聯勾勒出一幅極其雄渾、闊大、壯美的大漠中黃昏落日的典型景色,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一個“大”字形容。邊塞荒涼,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着一個“直”字卻又突出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一個“長”字寫出了詩人對橫貫沙漠的黃河的真實感覺。長河落日本來很平常,這裡用一個“圓”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觀落日的特殊感受,給人以親切溫暖又微帶蒼茫的感覺。這一聯是千古名句,為後人所激賞。

  詩句精講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賞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首抒寫鄉情的千古絕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他當時隻有十七歲,正在長安謀取功名。恰逢重陽佳節,作者孤身飄泊于繁華熱鬧的帝都,倍感孤單,非常思念家鄉親人。情之所至,詩人直抒胸臆,寫出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樣傳誦千古的名句。這一句用了“獨”、“異”兩個字,分量下得很足。詩人對親人的思念,對他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裡面。“異鄉為異客”,不過是說在他鄉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一般地叙說他鄉作客要強烈得多。在自然經濟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時代,不同地域之間的風土、人情、語言、生活習慣差别很大,詩人離開多年生活的故鄉到異地去,會感到一切都陌生、不習慣,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異地生活中的一葉浮萍。“異鄉”、“異客”,正是樸質而真切地道出了這種感受。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一發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描寫就顯得十分自然。這種體驗人人都有,但在王維之前,卻沒有任何詩人用這樣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的詩句成功地表現過。而一經詩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現客中思鄉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前兩句用的是藝術創作的“直接法”,幾乎不經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警句。

  《送元二使安西》賞析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安西是指安西都護府,在今天的新疆庫車附近。友人元二将要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情别緒,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與祝福,使人不難想到這對好友頻頻祝酒、殷殷話别的情景。

  《使至塞上》賞鑒

  開元二十五年(737),王維奉命赴西河節度使府慰問将士,此詩即詩人赴西河途中所作。這是一首紀行詩,詩人身負朝廷使命前往邊塞.此詩正是記述這次出使途中所見所感。

  首二句交代詩緣何而作,以及寫作的地點。“欲問邊”,是出使的目的。“單車”,是說随從少,儀節規格不高。詩于紀事寫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緒,這種情緒便是從“單車”二字引發出來。而後一句說身過“居延”這特殊的地域,則成為詩中描繪的風光景物的根據。

  三、四兩句包含多重意蘊。由“歸雁”一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春天。蓬草成熟後枝葉幹枯,根離大地,随風飄卷,故稱“征蓬”。這一句是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古詩中說到蓬草,大多是自歎身世。如曹植的《雜詩》(其二)所謂“轉蓬離本根,飄飖随長風”,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詩中的“出漢塞”恰與詩人此行相映照;而且,這三個字異國他鄉的情味甚為濃厚,這就加深了飄零之感。去國離鄉,感情總是複雜萬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像本詩中聽寫乃是因為負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漢司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樣的威風、氣派。詩人的失意情緒或者同朝廷政治鬥争有關。一向器重詩人的宰相張九齡即于本年四月貶為荊州長史。

  詩在表現上采用的是兩兩對照的寫法。“征蓬”于詩人,是正比,而“歸雁”于詩人則是反襯。在一派春光中,雁北歸舊巢育雛,适得其所;詩人迎着漠漠風沙像蓬草一樣飄向塞外,境況迥然不同。五、六兩句寫景,境界闊大,氣象雄渾。這一聯由兩個畫面組成。第一個畫面是大漠孤煙。置身大漠,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這樣一幅景象:黃沙莽莽,無邊無際。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雲影。不見草木,斷絕行旅。極目遠眺,但見天盡頭有一縷孤煙在升騰,詩人的精神為之一振,似乎覺得這荒漠有了一點生氣。那是烽煙,它告訴詩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煙是邊塞的典型景物,“孤煙直”,突出了邊塞氣氛。從畫面構圖的角度說。在碧天黃沙之間,添上一柱白煙,成為整個畫面的中心,自是點睛之筆。《坤雅》:“古之煙火,用狼煙,取其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清人趙殿成說:“親見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這又是從用字上說。另一個畫面是長河落日。這是一個特寫鏡頭。詩人大約是站在一座山頭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時當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閃着粼粼的波光。這是怎樣美妙的時刻啊!詩人隻标舉一個“圓”字,即準确地說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點。由于選取這樣一個視角,恍然紅日就出入于長河之中,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闊氣勢,從而整個畫面更顯得雄奇瑰麗。最後兩句以事作結:詢知都護此時所在,詩人的使命也即将完成。詩的收束,順其自然。這首詩雖是紀行,但或抒感慨,或叙異域風光,一路寫來,自然天成。“長河”“落日”一聯極其出色,曆來被傳誦為寫景的名句。

  “單車欲問邊”,輕車前往,向哪裡去呢?“屬國過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北邊塞。“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像随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遊子,這裡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内心的激憤和抑郁。與首句的“單車”相呼應。萬裡行程隻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然後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刻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最後兩句寫到達邊塞:“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将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線。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勝場的方面——寫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叙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作者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一個“大”字,形象描繪出邊疆沙漠的荒涼與浩瀚,那裡寬闊無邊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下面一個“直”字則表現出了他的勁拔和堅毅之美。那荒漠上沒有任何山巒林木,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得用“長”來形容才算準确。另外,落日本來給人是一種凄楚蒼涼的印象,而在此處詩人卻把它寫“圓”了,便給人以親切溫暖之感。詩人不僅實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還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入廣闊的自然環境中去,正如王國維所評價的那樣,這是“千古壯觀”的名句。《紅樓夢》裡香菱說:“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她雖然不能夠清楚地說出這兩個字到底好在哪裡,但是憑直覺感到它們描寫孤煙與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蘇轼評價王維雲“味摩诘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诘之畫,畫中有詩”,真是非常恰當啊。

  這首詩叙事直白平實,語言簡單樸素,内容明晰易懂。作者奉使出征,獨當重任,以征蓬、歸雁自比,點出春行之時令,寓悲涼之情于壯美之色中,大漠奇觀,非“孤”“圓”不能形容,勁拔而蒼茫,溫暖而感傷,寫景壯觀,氣勢流暢,無怪《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香菱學詩亦細味其趣,以為再無“孤”“圓”更有情有理的兩字。可見其對仗之工,用字之确。

  課外閱讀 終南山

  [唐]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霭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衆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相思

  [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勸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辋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

  夏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酬張少府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送别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歸嵩山作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龍。

  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漢江臨眺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送别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

  但去莫複聞,白雲無盡時。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萬轉,趣途無百裡。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磐石上,垂釣将已矣。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怅然吟式微。

  西施詠

  豔色天下重,西施甯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衆,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态,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颦安可希!

  送丘為落第歸江東

  傳君不得意,況複柳條春。

  為客黃金盡,還家白發新。

  五湖三畝宅、萬裡一歸人。

  知爾不能薦,羞稱獻納臣。

  送友人前歸

  萬裡春應盡,三江雁亦稀。

  連天漢水廣,孤客郢城歸。

  鄖國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懸知倚門望,遙識老菜衣。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