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血壓的發生機制。血壓的形成主要取決于心髒排血、周圍血管阻力和循環血量三個因素,三者之間相互适應,互相協調,才能保證血壓的相對穩定,這種協調主要通過神經一體液調節來完成。無論何種因素造成上述三種因素之一或多個功能發生障礙或使其協同作用受損,必然導緻血壓的異常變化,如心髒排血減少、周圍血管阻力下降和(或)循環血量不足引起血壓降低,反之引起血壓升高。
2、正常人在平卧休息時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血管壁張力下降,直立時由于重力作用。使大約700ml左右的血液積于下肢血管,這樣就會因為供應頭頸部的血液減少,通過主動脈弓和頸動脈窦壓力感受器反射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性升高,一方面通過增快心率和加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另一方面還可通過增加血管張力減少下肢淤血,當然,站立時下肢肌肉張力增高對血管(尤其靜脈)的擠壓,促進血液回流,也起着重要作用。這些代償的結果就保證了正常人取直立位時僅有短暫的動脈收縮壓下降(下降幅度一般為5—15 mmHg),舒張壓不降或有上升趨勢,平均動脈壓一般保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