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不單單是不敢毀傷,連更改發型都是萬萬不能的。
如果你自己亂改發型的話,不僅僅是不孝不義,甚至還會被視作異類。比起現在常說的“殺馬特”,“非主流”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像下面影視劇裡這樣的發型看起來很飄逸,很潇灑,但在古代是萬萬使不得的或者說是錯誤的。
影視劇古裝男子
那古人(男)一般是什麼樣的發型呢?四個字概括就是:精而不亂。
小孩子還好一點,沒有那麼多嚴格的制式要求。一般很小的時候,頭發不多,就讓它自然下垂,俗稱“垂髫”;
總角
等男子到了十五歲,就要解開原有的總角,于頭頂将頭發捆成一束,也就是束發。在這一時期古人是非常重視的,15歲的少年們這時應該要學會各種技藝了。
有一點要強調的是,在古代(漢族)所謂的束發是不可能會出現像現在影視劇中那種“武俠範”的帶有披發的束發(圖1),即半披半束;
而是将所有的頭發束起來,連後腦勺的頭發也一并束起來,并不是隻束兩邊的而把後面披着,甚至有身份地位的男子還用油脂将頭發固定住,使之不披散垂落(腦補一下賭神)。
束發步驟
而全披發更是很少的,那種披頭散發基本上也隻有狂士或者是土匪強盜等如此。
古代披發是這樣的
那麼像半披半束的那樣有嗎?也有,不過那是少數民族的發型,中原漢人是不可能學那種發型的,不僅不雅,而且不孝。
回鹘男子,披發戴冠。
不過雖然都是束發,但梳發的花樣還是可以變化的,比如你可以整個将頭發梳上去,也可以中分着梳上去。
古代中分發型
到了明朝,朱元璋号召全民戴一個叫“網巾”的東西,即用來束發的網子,這也成為了明代标志性的冠制。由于受明朝的影響,朝鮮、越南兩國也開始用網巾,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在1980年韓國竟然把這個列為了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網巾
男女都戴網巾
不過這一切到清朝就斷了,在鐵騎屠刀的“剃發令”下,全部變成了金錢鼠尾辮,華夏衣冠至此而亡。
剃發易服
現代人可能很難想象,為了一個小小的發型,一座城,幾十萬人為何如此頑固,不懂變通,拼了命的也要去維護它,哪怕是死也在所不惜。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裡江山。
上百萬條活生生的生命用慷慨赴死來守護這最後的尊嚴。衣冠發型,這不僅僅是華夏千年以來的傳統,更是家國所在的信仰,是不向野蠻低頭,堅持自己底線的用血肉凝聚而成的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