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如果一個人能考上大學,不管是不是重點大學,都已經不愁吃喝。更别提研究生學曆了,他們畢業之後完全就是在挑工作,而不是工作挑自己。
20年後,随着大學的擴招,大學學曆早就貶值到一塌糊塗。甚至有人這樣調侃:月薪3000元招不到一個農民工,但是卻可以招到一堆大學生。
無奈之後,很多人走上了考研之路,有的學校出現了一半以上學生都在考研的情況。研究生數量的增多,導緻研究生學曆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編制現象。
研究生數量到底增加有多快呢?2002年,研究生報考人數為62.4萬人,錄取人數是19.5萬人;2012年,研究生報考人數達到了165.6萬人,錄取人數為51.7萬人;2022年,研究生報考人數為457萬人,錄取人數為110.7萬人。
從增長速度上來看,我國研究生的報考人數和錄取人數的增長速度在越來越慢,這是因為基數過大造成的。
2012年跟2002年相比,研究生報考人數多了103.2萬人,但是2022年跟2012年相比,報考人數卻增加了近300萬考生,增長數量堪稱驚人!
從研究生錄取人數來看,20年前每年的錄取人數在20萬左右,到了現在,每年都會有100多萬人考上研究生,進行深造。
公司對待研究生的态度取決于市場的供應量,當供應數量越來越多的時候,貶值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近日,南風窗對三位研究生的就業情況進行了描寫,凸顯當前的就業的難度。
小張是一個大學在雙一流,研究生在非雙一流上學的女生。因為自己報考的雙一流大學的研究生沒有考上,隻能接受調劑考上了一所非雙一流大學的研究生,學的是人文地理專業。雖然當時并不滿意,但是抱着考上了研究生總比沒考上要好的心态,就這樣糊裡糊塗開始上學。
在上到研二的時候,疫情來了,在家裡上了半年網課。到學校之後,一直關在學校,畢業之前,簡曆上光秃秃的,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經曆。
自己也不願意跟上千萬的應屆生直接在職場中競争,她更希望選擇一個可以展現學曆優勢的地方。考公就成了選擇之一,因為有些崗位要求至少是研究生學曆,對于專業沒有限制,這樣就可以避免跟應屆生的直接競争。
可是令小張沒有想到的是,公務員一點也不好當,因為競争太激烈了,首先要考試到前幾名才有機會面試,面試通過才有機會入職。而小張參加了好幾場考試,沒有一場進入到面試的環節。
千萬不要認為小張不夠優秀,因為公務員考試的題目非常考驗人的全方位的知識儲備,難度甚至超過了高考。更何況,很多崗位隻要一個人或者兩個人,而參與競争的人可能是上百個人,隻有考到前六名才有機會參與面試環節,難度可想而知!
如果小張直接參加工作,會遇到很尴尬的事情,因為很少有人知道人文地理專業是幹啥的,所以專業并不能給小張帶來助力。
假設小張學的是計算機專業,研究生畢業恐怕是并不愁找工作的。
小陳則是藝考生,在2019年拿到了英國利茲大學的研究生通知書。按照計劃,小陳會在2020年秋天去報道,可是疫情突然來了。好不容易國内減輕了,國外又變嚴重了,最終去國外名校的留學生涯變成了在家上網課。
本來打算大學畢業之後留在英國的小陳隻能開始在國内找工作。然而小陳的專業是文化理論研究,很多人不知道這是幹什麼的。再來看大學名字利茲大學,很多HR認為這是一所野雞大學(實際上,它全球排名前100),最終也就很難找到合适的工作。
無奈之下,小陳隻能不斷投簡曆。截至目前,投簡曆次數已經超過300份,目前并未找到合适的工作。
再來講一個我身邊的故事,我認識一個研究生,學的是土木工程,畢業之後就進入到了一家比較有實力的房地産企業,本來待遇什麼還挺好的。可是最近兩年,房地産企業全都在裁員,我認識的這個人很不幸被裁掉了。目前已經被裁将近半年,依然沒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其實,一個畢業生能不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可能跟你的學曆關系不是很大,但是跟你的專業關系會比較大。如果你是學計算機的,或者是人工智能的,可能畢業之後就能被企業錄用。
需要提醒的是,計算機專業和人工智能專業在最近幾年是熱門專業,但是不保證以後這個專業的人越來越多,最終拉低整個行業的薪資水平,這是要有心理準備的一件事,而且随着供應的增多,35歲現象将越來越明顯。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用資本思維與創新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業的世界裡,沒有被淘汰的行業,隻有被淘汰的産品和過時的商業模式,未來所有的商業競争都會聚焦在産品創新和模式創新上。
一家公司或一個老闆,如果創新能力短缺注定會提前敗下陣來,請記住沒有創新力,哪有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