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一首《春曉》,讓我們打小就認識了,這位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在孟浩然的筆下,我們向往“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村莊,流連“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的洞庭湖。他善于發現生活和自然的美,即景會心,寫出一時真切的感受。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宿建德江》,便是孟浩然創作的一首即景會心的經典詩作。在這首詩中,我們能夠欣賞到一幅絕美的秋江暮色圖,也能體會到身為遊子客居他鄉的羁旅之愁。雖然這首詩隻有短短4句,但是它卻将細微的景物特點,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得淋漓盡緻,可謂驚豔了時光。
在品讀這首詩的時候,我們還需要留意它的創作背景。開元十六年(728年),孟浩然三十九歲,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不第。開元十七年(729年),孟浩然離開長安,輾轉于襄陽、洛陽、吳越等地漫遊。這首詩便寫于孟浩然漫遊吳越期間,所以這首詩也有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憤在其中。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首先,詩的前兩句“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意思是說,在日暮時分,孟浩然把船停靠在了煙霧迷蒙的小洲旁,身為客子的他,不禁心頭又湧上了新愁。從題目來看,孟浩然是有停船宿夜的意思,他選擇的地點,則是在建德江上,被霧氣籠罩的小沙洲旁。這裡的“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從羁旅夜泊,到日暮添愁,是緊密聯系,并層層深入的。因為日暮,船需要停宿,停船後詩人的心緒便被萬千愁緒占據了。這裡就不得不說,“新”字的含義豐富和值得玩味了。它說明孟浩然的羁旅之愁不過是新添的罷了,至于原本就有的愁,沒有詳細說明。但可以想象出來,無外乎故鄉的思念,仕途的失意,身世的感概等等。
然後,詩的後兩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便是孟浩然對自己所見到的景色的描寫。意思是說,四周的曠野無邊無際,看起來天比樹還要低沉,江水格外的清澈,顯得明月和人無比的相親相近。從這兩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出孟浩然刻畫的秋江暮色。
按理說孟浩然心中已經是千愁萬緒了,所看到的景色也勢必會顯得凄涼。但在這首詩中,孟浩然所展現的卻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和藹可親的伴着船上的他。這就說明孟浩然即便心中有種種愁緒,他也善于從大自然與人的關系中,找到排遣愁緒的途徑,所表露的是一種積極樂觀的思想。
綜觀孟浩然的這首詩,我們能夠看到他的失意之愁,他的羁旅之愁,也能看到他善于發現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并以此來排遣心中的愁意。即便在今天,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畢竟每個人都會有着屬于自己的愁。總的來說,這首詩風韻天成,淡而有味,驚豔了歲月。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