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能讓詞語達到運用,培養語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造句又是觀察、理解、積累生活的生動形式。
于永正老師在《狐假虎威》第二課時,讓學生用“尋找”“管理”造句。
不愧是大師,有兩大高超之處:
一、三步造句,水到渠成。
第1步,讀課文原句。
看看詞語在課文哪一句話裡,找出來讀一讀。
既複習詞語,又為造句奠定基礎。
學習要和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相連接。
造句,是一種新知識——程序性知識(參考劉熱生《學習的本質》)。
新知識就像進港口的輪船,學生原有知識就像錨,輪船有錨來固定才好。
第2步,提供新情境。
教師描述新的情境,學生接口說句子。
于老師:我說上半句,看誰接着說下半句,要求用上“尋找”這個詞——在茂密的森林裡,有一個獵人……
小鹿在森林裡……
于老師做出尋找橡皮擦的樣子,邊找邊說“我的橡皮擦呢?”然後讓學生用上“尋找”來說說老師在幹什麼。
指導用“管理”一詞造句,讓大家想一想班裡的圖書管理員,家長的職業,用上“管理”講一講。
張明,圖書管理員,管理圖書。
媽媽是會計,管理财務;爸爸是交警,管理交通;爸爸是路燈管理所,管理路燈。
值得注意的是,于老師善于從多方面引導,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課堂上時間有限,老師提供情境,造句比較高效,還升華了對生活的理解。
3.師生共推敲。
不妥的地方,師生一起推敲。
學生說,在茂密的森林裡,有一個獵人正在尋找食物。在老師的點撥下,把“食物”換成“獵物”。
二、風趣幽默,妙語連珠。
于老師課堂指導造句,學生興趣盎然。
教學語言很幽默,妙語連珠,學生們笑聲不斷。
學生說“獵人正在尋找食物”,于老師問:“他餓了嗎?‘食’改成什麼字?相信你會想出來的。”
學生說“小鹿正在尋找媽媽。”于老師問:“找到了嗎?”學生回答找到了,于老師的點評很有趣:“找到了就好,我們放心了。”學生在後面加上了“找啊找,終于找到了。”避免了簡單化。
學生說:“我爸爸在路燈管理所工作,他是管理路燈的。”于老師說:“這項工作很重要,以後路燈不亮就找你爸爸。”
學生說爸爸是管理犯人的,于老師說:“告訴你爸爸,要時刻提高警惕,别讓犯人跑了。”
妙語連珠,輕松愉快,這樣的造句誰不喜歡?
總結一下吧。
特級教師于永正指導造句值得我們學習之處:
造句三步:讀課文原句→提供新情境→師生共推敲。
課堂藝術:妙語連珠,風趣幽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