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翻拍泛濫又難免争議的當下,能看到一部從改編到演員個個靠譜集集精緻的好劇,足以令人從心裡往外長吐一口氣的舒服和熨帖。更為難得的是,珠玉在先重拍必然挨砸的“翻拍怪現狀”,在《茶館》這裡并沒重現,絕大多數觀衆仍然認可了電視劇版的誠意與功夫。三幕話劇改成三十餘集電視劇,加大信息量自然全靠生造,老舍原著的外形有些模糊,但是内在的魂,卻依舊忠實。《茶館》沒“忠于”老舍,但是“忠于”了京味,話雖在理,但那京味的把握,又豈不正是老舍招牌的燙金閃光之處?京味是老舍作品的魂魄,批判現實是老舍作品的精神,《茶館》在這兩點上把握住了原作精髓,得到好評情理之中。《茶館》還原了老北京往事的濃郁風情,京味細節随手體現細膩安排,仿佛直接把觀衆帶回到王世襄的錦灰堆,鄧雲鄉的民俗談,白描出一副逼真生動的老北京市井風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