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氣血不足小偏方也有大用處
氣血不足小偏方也有大用處
更新时间:2025-04-09 12:29:30

看到一個新聞,家裡的監控顯示:一個婦女在家帶孩子,忙這忙那的,走到廚房的時候突然暈過去了,躺在地闆上不省人事,孩子嗷嗷叫沒人管。

氣血不足小偏方也有大用處(氣血不足的人容易累)1

我看到這個視頻的時候,排除她有其他疾病,在中醫裡認為她有氣血不足的情況,氣血不足的人容易累,我們有些同志呢,每天呢,都覺得累,可能不是懶,而是氣血不足。

氣血不足就像汽車沒油一樣,汽車油不夠了,肯定是沒勁兒跑。人呢也是這樣的,缺少氣血的動力,自然沒有精神,沒有活力。

氣血不足小偏方也有大用處(氣血不足的人容易累)2

這種情況多半需要補氣補血,用兩味藥,分别是黃芪和當歸

很多人問人參也是補氣的,而且作用比黃芪更強,為什麼選黃芪呢?這是因為人參補的是元氣,作用比較猛;黃芪補的是脾肺之氣,相對于溫和,功效不遜色于人參,同時還能固表,非常适合于自汗盜汗、貧血、身體素質比較弱的人群

除此之外還有降低血壓,保護心髒,擴張血管,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和營養豐富等多種功效。

補氣的藥材有了,接下來就是補血的當歸,它在中藥材裡被譽為補血之良藥。當歸味甘、辛,性溫,入肝、心、脾經,可以起到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對于一些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的人群有着不錯的改善,而它還可以入肝、脾經,同時還可以起到疏肝健脾的作用。

氣血不足小偏方也有大用處(氣血不足的人容易累)3

黃芪

黃芪 當歸是很好的搭檔,一味補氣,一味補血,很适合氣血不足的人。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而且每一個人的情況也是不同的,中醫治療需要進行辨證分析,才能選擇适合自己的補氣血的方法。

氣血不足小偏方也有大用處(氣血不足的人容易累)4

當歸

還有一種人,明明也沒幹什麼,可是呢,卻一天到晚總是說累,很容易犯困。其實呢,這些情況并不是懶,而是氣血不足引起的。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養血安神的方子,大家平時呢,可以在家裡做一些來和材料呢,黨參20克,紅棗10g。

氣血不足小偏方也有大用處(氣血不足的人容易累)5

大棗

黨參是補中益氣的,紅棗呢是健脾益血的,放在一起煮,煮開後再小火熬上三分鐘就可以了,這麼簡單就可以恢複氣血,趕快收藏起來吧。

氣血不足小偏方也有大用處(氣血不足的人容易累)6

黨參

用藥思路僅針對這位患者朋友,僅供參考,如有不适及時就醫。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家裡放石頭擋财嗎
家裡放石頭擋财嗎
#頭條創作挑戰賽#人類自從有了語言,老祖宗就不斷把在生産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形成富有指導意義,通俗易懂的言論,這就是所謂的俗語。俗語是語言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語言研究具有很大的價值。人類因為有過石器時代的漫長過程,就仿佛和石頭有了不解...
2025-04-09
茶園賞花一日遊
茶園賞花一日遊
編者按:初夏時節,茶園飄香。近年,随着茶旅深入融合,湖南不少茶園成為新晉“打卡地”。不妨抽個時間,走進茶園,親近自然,聞茶香享茶趣,嗨玩一夏!海報設計/陳沫涵黑麋峰茶園。紅網時刻新聞記者陳沫涵整理報道原來夢中的綠洲離我們這麼近,離長沙城區僅...
2025-04-09
教孩子是要教會孩子
教孩子是要教會孩子
"分享"和"堅強"是性格中非常重要的品質,它們是決定人成年後是否陽光、快樂、幸福、成功的重要因素。"分享"的訓練現在家長訓練孩子學會"分享"的最常見手段有兩種:一是如果想要玩别...
2025-04-09
推廣徐州特色文化
推廣徐州特色文化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闫峰攝人民網徐州12月15日電(闫峰)15日,人民網從江蘇徐州市委宣傳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江蘇省“紫金獎”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的重要組成部分,徐州市第二屆漢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今天起正式啟動,參賽作品征集工作即日起開始。據...
2025-04-09
正确的鍛煉腹肌的方法圖解
正确的鍛煉腹肌的方法圖解
Simple簡單仰卧交替腳跟接觸仰卧屈膝舉腿側卧舉腿卷腹仰卧核心卷腹仰卧對角交替收膝仰卧卷腹平闆支撐動作反向卷腹仰卧拉伸卷腹仰卧屈膝卷腹medium中等難度仰卧擡臀坐姿轉體扭腰空中蹬車仰卧交替拉手卷腹觸膝卷體仰卧擡腿登山(左右互換)側卧腹斜...
2025-04-09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