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奶粉生産日期是2017年1月1日,但是檢驗合格證号卻顯示是2016年1月1日。曾榮獲2016年世界食品品質評鑒超金獎的北安宜品努卡乳業有限公司的“益生菌金裝嬰幼兒配方奶粉”在被消費者發現孩子喝了拉肚子後再次發現,該産品的合格證書号竟然整整早産了一年。對此,企業客服向消費者表示是“寫錯了”;而企業相關工作人員對記者卻稱是“系統錯位了”,後其在聯系消費者後又改口稱是“消費者看錯了”。業内專家表示,企業管理肯定有漏洞,也不排除合格證造假的可能。
1消費者投訴:金獎奶粉合格證書“早産”一年
消費者吳悠女士(化名)通過微信向京華時報記者投訴稱,自己6月份分三次購買了2罐2段和1罐3段的宜品“益生菌金裝嬰幼兒配方奶粉”。孩子從6月份開始喝2段,孩子愛喝,但就是拒絕吃任何輔食。等待兩罐2段奶粉喝完後,在6月底開始喝3段奶粉後,結果就出問題了。
“孩子吃3段後就有些拉肚子,早上喝奶上午就拉肚子,下午不喝就沒問題”,吳悠7月13日告訴記者,随後她就與母嬰店聯系,母嬰店說會找供應商反應情況,然而就沒下文了。
“我知道寶寶拉肚子的情況有很多種,我也不能當憑我的判斷就是奶粉的問題,但是我隻想問問,這到底是不是真奶粉,但是商家和廠家認定我是找麻煩,不理我”。
作為一名母親,吳悠堅持不放棄。7月21日,她再次向記者投訴稱,她發現孩子吃的宜品奶粉外包裝上有可追溯二維碼,而掃碼進去後發現,孩子吃的拉肚子的3段奶粉生産日期是2017年1月1日,但是檢驗合格證号和樣品編号顯示都是2016年1月1日;而其它兩罐2段奶粉檢測報告證書時間顯示正常,這兩罐2段奶粉中,其中一罐生産日期與3段相同,也是2017年1月1日。
吳悠将自己通過掃描二維碼後獲得的檢測報告截圖發給了記者,記者注意到,的确如消費者所說,檢驗合格證号和樣品編号日期比實際生産日期整整“早産”了一年。
2客服:報告單寫錯了,将處理出現錯誤的人
據了解,吳悠在發現“早産”合格證書的問題後,與宜品官方熱線和在線QQ客服工作人員進行了聯系。
在吳悠與宜品QQ熱線的對話記錄中,客服承認了消費者投訴的該批次産品合格證書是有問題,但是其表示産品是“正品”,檢驗合格證号是在做報告單時“寫錯了”。
7月21日,記者通過微信掃描該二維碼後發現,檢驗合格證号和樣品編号日期均已更改為“20170101”。
值得注意的是,該檢測報告下方顯示檢驗員有4名,另外還有一名審核員。也就是說半年多來,5名工作人員以及企業均未發現這個問題。
根據宜品官網信息顯示, 北安宜品努卡乳業有限公司前身是北安市乳品廠,建廠于1955年。企業稱有着 六十二年的專業奶粉生産經驗,“62年安全生産零事故”;另外,宜品乳業“益生菌金裝嬰幼兒配方奶粉”榮獲2016年世界食品品質評鑒超金獎。而據了解,消費者此次投訴的産品正是該獲獎産品。
宜品客服還表示,已将此事反饋給公司負責人,對出現錯誤的人給予嚴肅處理。
3企業:先稱是“系統錯位”,後說是“消費者看錯了”
7月23日,宜品市場部有關工作人員歐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一開始表示,出現這種問題是因為“傳上去系統錯位了,很多檢驗報告日期對不上”,公司檢查系統後,馬上就調整過來了。
不過記者了解到,實際上吳悠購買的另外兩桶奶粉的檢驗報告日期并沒有因為“系統錯位”而出現問題。
記者詢問,如果是系統錯位了,那是不是意味着當天所有産品都錯位了?公司是不是應該2017年1月2日就會發現這個問題?
對此,歐先生表示稍等下,自己在開車稍後再回複。
随後,歐先生告訴記者,他剛剛和消費者聯系了,稱“消費者說是看錯了”,沒有什麼問題。“檢驗報告是沒有問題的”歐先生再次強調:“我開始還以為是我們系統出錯了,是消費者自己看錯了”。
4同行說法:可能錄錯,企業管理有問題
“一般企業根本不敢考慮改日期的,因為電子入庫都會有記錄的,有可能是錄錯了”,國内另一家大型嬰幼兒奶粉企業負責人向京華時報記者表示,隻是奇怪的是,都半年了,等到消費者投訴才注意到,這确實不太正常了。
“一般嬰幼兒配方企業不敢産品造假,這是大事情”,國内一家大型嬰幼兒奶粉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像這種情況有可能确實真是日期打錯了,模闆使用錯了。這應該屬于細節性的工作,如工作人員不是太有責任心,檢查不到位,都有可能造成這個結果,整體上看,企業在整個管理機制上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和改進的空間。
5專家說法:管理疏忽,也不排除證書造假可能
“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到有嬰幼兒奶粉企業在質量管理體系上仍然存在管理疏忽”,中國食品産業評論員朱丹蓬認為,最起碼企業在全面管理上沒有做到人崗合一,從産業的角度看,企業這是屬于故意、還是有意、還是無意,還是很難判定,但是整體上看,企業在全面質量管理上還是存在一個漏洞。
“如果是檢測合格證書時間上出現失誤的話,那麼隻能說在企業整個正常流程裡,出現了管理上的疏忽,當然,這是說得比較輕的”,乳業專家宋亮認為,如果說狠點的話,這也存在合格證書造假的可能,這兩種情況可能性都存在。
宋亮表示,目前我國要求嬰幼兒奶粉企業對産品批批檢測,有個别企業可能存在推诿、或者可能存在偷懶、或者存在因想降低成本采取一些便利手段,檢驗報告、證書都有可能造假或者管理不當,随便發放,相應的監管流于形式。
“企業或者管理不善,沒有認真履行自檢的要求”,宋亮認為,4名檢驗員,1名審核員,還能出現如此問題,那證明就是懈怠。
PS:消費者在向媒體投訴時曾多次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擔憂自己這樣的投訴,企業會不會報複自己。
7月23日宜品市場部工作人員歐先生的回複确實令人生疑,他在接受記者采訪的過程中,中途以“在開車”為由聯系消費者,然後回複記者說“消費者說是看錯了”,這中間他到底跟消費者說了什麼?
更何況根據之前消費者反應的情況,其提供的截圖白紙黑字證據足夠說明消費者并沒有看錯。那麼到底是宜品給消費者施壓了讓消費者不敢說了?還是消費者通過媒體很滿意地解決了問題從而反水?
這裡面的内幕就不得而知了。但由此更加确信的是,這個“早産”合格證書不僅确定無疑,而且一定還有更多沒有揭開的内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