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通訊員 宋強 長沙報道
作為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街道,近年來,湘龍街道多舉措大力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努力打造“一中心、兩行動、三體系”的垃圾分類樣闆工程,全面推進垃圾分類減量,形成了有特色、成體系、有實效的垃圾分類模式,打造了一個氛圍濃厚、減量顯著、設施完備、體系科學的垃圾分類新格局。
垃圾分類求實效,數據中心做支撐
湘龍街道引進專業的垃圾分類運營企業湖南省源方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垃圾分類綜合信息數據中心,将各分類垃圾清運情況和居民垃圾分類參與情況,自動生成圖、表,并按量排序,直觀反映全街道垃圾分類動态。
湘龍街道所有城區社區、居民小區垃圾分類數據已錄入數據平台,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安裝了“垃圾分類智慧屏”,24小時循環播放垃圾分類宣傳内容。居民參與垃圾源頭分類投放,可在桶邊指導員的指引下微信掃碼積分。湘龍街道平均每年兌換積分110000分,正向激勵居民參與垃圾分類。
統籌規劃謀長遠,兩項行動紮基礎
湘龍街道根據小區實際情況,自2020年起便大力開展逐步推進的“撤桶并點”行動。針對高層小區:設置1-3個多功能的垃圾集中投放點,增置洗手池等必要設備。針對轄區内的别墅小區:配合小型垃圾轉運車,安排1-2名專職回收員每天在小區内上門回收廚餘垃圾。湘龍街道積極響應《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廂房)建設及運行指導意見(試行)》文件精神,采取“一小區,一方案”的原則,充分發動黨員幹部、居民群衆做好入戶宣傳告知,積極推進廂房建設工作。全街道共建成集中投放亭(廂房)共計36個(全封閉式廂房17個;玻璃廂房7個;簡易式集中投放亭12個)。
湘龍街道開展垃圾分類“三提一降”行動,嚴格落實“應分盡分,應收盡收”。成立藍色體系專職回收隊伍,建立規章制度,統一收運車輛标識,工作人員培訓後持證上崗,統籌收運各藍屋、居民小區、開放性市場的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廚餘垃圾按各小區廚餘分出率實行階梯式獎補方案,激勵各物業服務企業主動承擔住宅小區垃圾分類主體責任,實現廚餘垃圾占比持續提升。要求各社區、物業公司對生活垃圾站進行有效監管,嚴禁将大件垃圾、裝修垃圾等混入生活垃圾站,在城區面積不斷增大,人口逐漸提升的前提下,生活垃圾總量保持穩定。
聯動創新強治理,三大體系解難題
湘龍街道用好“宣傳”的指揮棒,制作“湘哥龍妹”垃圾分類卡通宣傳内容。并引進垃圾分類領域公益組織長沙市源方環保公益發展中心打造“湘龍街道垃圾分類閑置物品交換中心”,通過倡導閑置資源的循環利用,真正實現源頭減量。湘龍街道已逐步形成垃圾分類“宣傳動員”體系,黨員、志願者發揮帶頭作用,将湘龍街道垃圾分類閑置物品交換中心作為垃圾分類志願者服務基地,并利用志願彙招募志願者,營造“志願者示範先行,幹部職工共同參與”的垃圾分類氛圍,按照“46城萬人志願者”工作要求,發動轄區志願者家庭開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入戶宣傳、組織大學生志願者開展“大學帶小學”垃圾分類社會實踐等宣傳活動。全年由公益組織及志願者參與開展主題活動67次,“資源回收日”等宣傳活動274次。
湘龍街道堅持大分流、小分類的“分類處置”體系,堅持源頭減量。居民小區有序推進撤桶并點,嚴格按照《生活垃圾分類标志》(GB/T19095-2019)要求配備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及其他垃圾四分類投放設施。明确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責任主體和責任人。大件垃圾、園林綠化垃圾均由縣級統籌收運。全街道配備了分類垃圾桶9816個,分類垃圾桶配備已覆蓋100%。設置分類指引牌1500餘塊,設置樓道、電梯宣傳牌、草地牌和垃圾分類宣傳牌等3000餘塊,更換垃圾分類标識(國标)9千餘處。全街道共設置了72個廚餘垃圾暫存點、53個小藍屋,(其中47個标準屋,6個示範屋),樓盤小區均設置了大件垃圾、建築垃圾暫存點,已建成的廚餘垃圾1、2号站,用于轄區内廚餘垃圾集中收集及轉運。
湘龍街道組建督導考評隊伍,按市城管局的考評要求對所轄社區及小區垃圾分類工作設施設備、宣傳告知、物流去向、統計台賬、分類實效進行量化考評,根據實際情況提供考評報告,詳細提供每個社區具體分數,扣分原因和照片,形成周考評、月通報、季排名的“督導考核”體系,促進問題整改,形成長效機制。
同時,湘龍街道圍繞“垃圾分類·湘龍更美”這個主題,結合城市文明創建、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高校團委青年志願者等工作,不斷拓寬垃圾分類宣傳範圍,增進社區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提升居民整體意識水平,促使居民能夠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的行動中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