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憑借勤勞的雙手和樸實的智慧,将充滿着齊風魯韻的傳統美術工藝不斷傳承,濰坊木版年畫、魯班鎖、淄博陶瓷……從畫筆到刻刀,從泥土到紙張,一個又一個的“山東手造”,在齊魯大地上留下一串光耀的足迹。
今天跟着好客君一起走進山東,走進傳統美術工藝,領略“山東手造”别樣的風韻吧!
- 01 -
淄博陶瓷
一部中國民間陶瓷史
半部在淄博
從遙遠的千乘之國,到如今的當代國窯,數千年的泥火熏陶,讓淄博成為舉世聞名的北方瓷都。精美的淄博陶瓷制品,不僅在國家宴會等重要場合出現,更是國家領導人贈送外國國家元首的“國禮”。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淄博陶瓷,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年前的“後李文化”時期,其燒制技藝于2011年被認定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圖片|中國陶瓷網
淄博陶瓷不僅恢複了早已失傳的“雨點釉”、“茶葉米釉”和“雲霞釉”,還創造了新的“紅金晶釉”、“雞血紅釉”、“金星釉”和幾十種黑釉系窯變花釉。
很多人認為生活與傳統工藝有距離感,但是淄博陶瓷并沒有。它成功在80年代初以質量好、材料新、花色品種多等新形象,占據中國餐飲業用瓷半邊江山。家人們,沒準你家的碗就是淄博陶瓷哦。
- 02 -
楊家埠木版年畫
600歲的高齡
同風筝一樣出名
楊家埠年畫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四川綿竹年畫并稱中國木刻版畫四大家。在濰坊還曾出現“畫店百家,畫種過千,畫版上萬”的盛景,裝點了大江南北億萬人家的新春佳節。
2006年5月20日,楊家埠木版年畫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如今,楊家埠木版年畫經過不斷傳承、發展和創新,已成為濰坊市亮麗名片。
楊家埠年畫不僅鄉土氣息濃厚,制作工藝也别具特色。藝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條、香灰作畫,名為“朽稿”,在朽稿基礎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線稿,反貼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線版和色版。經過調色、夾紙、兌版、處理跑色等步驟後再進行手工印刷。
年畫印出來後,還要再手工補上各種顔色進行簡單描繪,以使年畫顯得自然生動。
- 03 -
棗莊魯班鎖
看似簡單,卻深藏奧秘
中國古代四大名硯之一
其中魯班發明的魯班鎖,又稱“八卦鎖”,是中國古代傳統的土木結構固定結合器。它起源于中國建築中首創的榫卯結構,相傳由春秋時期魯人公輸班發明,迄今已有兩千五百年曆史。
魯班鎖是山東經典的益智玩具,看似簡單,卻深藏奧秘。它現有100多個品種,是棗莊滕州的文化名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來挑戰一下。
- 04 -
德州紅綠彩
“曆史的彩虹”綻芳華
如果山東手造業有顔色,那一定是被譽為“曆史的彩虹”的德州窯紅綠彩瓷器。
德州窯紅綠彩是一種極具北方民間特色的彩瓷,它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宋金時期,色彩主要以紅彩、綠彩為主,用色大膽、對比強烈、風格鮮明。
金釉紅綠彩瓷作品《飛天》
它的出現,相當于黑白電視機變成了彩色電視機。
其中六棱罐就有很高的收藏和實用價值。它選用優質高嶺土,六邊形設計,采用紅綠彩古法工藝制作,六面都繪有惟妙惟肖的荷花荷葉,帶給人無法言說的美感。
- 05 -
魯柘澄泥硯
中國古代四大名硯之一
魯柘澄泥硯,又稱柘硯、魯柘硯、柘溝陶硯,是中國古代四大名硯之一。
它是由柘溝高密度原礦土陶土經過澄泥、過濾、成型、雕刻、燒制而成。具有沉靜堅韌、溫潤如玉、含津益墨、聲若金石、曆寒不冰、貯水不涸、發墨益毫等特點。
魯柘澄泥硯曾在南宋之後逐漸消失,濟甯泗水老一輩匠人傾盡30多年心血,日複一日的摸索、心無旁骛的專注,失傳800餘年的魯柘澄泥硯才得以重現芳華。
- 06 -
肥城桃木雕
百年技藝盡顯非凡魅力
在泰安肥城,桃的栽種曆史已有1100多年,肥城桃更是人人稱贊,肥城人也用自己的巧手将桃木變成了自成一派的藝術品。
肥城桃木雕曆經千年,代代傳承,産品已發展到4000多個品種。桃木劍、桃木如意等藝術品都是肥城人的匠心制造。
- 07 -
威海錫鑲
一百多年前
錫鑲從威海蜚聲國際
威海錫鑲技藝從探索到傳承已有百年曆史,也是威海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它發祥于清光緒末年,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蜚聲海内外,率先打入歐洲市場。
一件可以珍藏百年的錫鑲茶壺,要經過純手工鑲嵌數十道工序精工制作。它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像中國所有的傳統技藝一樣,都在默默地綻放着迷人的光彩。
圖/小紅書 威海錫鑲技藝
從一個核桃、一方土坯到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藝術品,每一道手工藝都是師傅們的匠心堅守,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堅守,才讓這些從曆史走來的“山東手造”不斷煥發光彩。
讓我們一起走進山東,去探尋這些充滿故事的非遺吧!
山東,去探尋這些充滿故事的非遺吧!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