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思琴
幽幽靜默如高士,道骨仙風若有思。
體象陰陽通大道,素心聊共雅人知。
這首小詩是對古琴的一個總體描述,前兩句是說古琴的外形所展現的神韻,第三句是從琴的構造上體現的象征意義,最後一句是從演奏的角度對古琴的把握。一張制作精良的古琴挂在書齋之内,就象一個沉默的高士,周身幽韻無限,隻與雅客共語,難與俗人知心。
古琴的創制者現已很難考證,從文獻的記載來看大概有“伏羲造琴、神龍作琴、黃帝制琴、虞舜造琴”四種說法。雖然現在尚無定論,但古琴的創制出自于聖人之手确是無疑。在我們祖先的眼裡,世間萬物都是具有生命的,所以他們在制造一件器物的時候很少象現在的工匠把東西造成簡單的幾何形狀,他們會把每一件器物賦予一種生命的意象,形神兼備,充滿生命的脈動。所謂“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就是這個意思。古琴的制作也體現了這種象征性的理念,一把古琴其實就是對人體的一個模仿,更是對一個宇宙的微縮。
古琴的形制是由上下兩塊不同的木闆粘合而成,面闆一般用木質比較疏松的桐木或杉木,是為陽木。底闆是由梓木或一些木質堅硬的材料做成,是為陰木。面闆上置嶽山(弦枕),底闆左右各開兩孔,是為龍池、鳳沼。兩闆相合,陰陽相成。上纏七弦(最初的琴是五弦,象征五行。傳說是文王與武王各加了一根弦,從而變成了七弦)一弦外鑲十三個徽點(琴徽一般用玉質、象牙、貝殼、黃金等材料制成)。
此琴乃鎮國之寶,天賜神器,唐琴之典範,雷氏制琴之絕品。氣象宏闊,雍雍穆穆,泱泱盛唐風度。琴身通體蛇腹斷,背後有“九霄環佩”四個篆字題名,還有宋黃庭堅的題字、蘇東坡的題詩,中有“包含”一印。一琴之内而兼具衆美,實是造化奇功,人間無匹。
二、神龍式
此琴古拙而不失秀氣,氣韻蒼古、題刻精美。神龍式琴也是一種曆史很悠久的式樣。
三、仲尼式
琴器之美
仲尼式唐以前早有此琴式,然至宋代才開始流行起來。此琴秀外慧中,一股清穆之氣,靈韻十足。背後題刻美不勝收,琴名意境悠遠,若海上明月,清輝無限。
四、連珠式
此種琴式因在頸腰處狀若串珠故而得名。此琴身材修長,體勢飛動,紋飾蒼勁,形制秀美。背後草書題名“飛泉”,如長澗飛珠,神韻獨具。
五、靈機式
此琴幽幽靜靜、默然獨處,如山中道人,神氣内斂。背題“獨幽”之名,下有“玉振”一印,文字簡約,深具道者之風。
六、落霞式
此種琴式極不易制,佳品難覓,市上所見者多為俗不可耐。此琴柔宛沉靜,若月下微波,聊通遠意。背後印章稍大了一點。
七、蕉葉式
此琴式因形如蕉葉故得名。此琴周身線條圓潤流暢,琴頭别具一格,憨态可掬,生趣昂然。
八、師曠式
此琴形制奇古,大腹能容,拙而生趣,不同凡響。背題“太古遺音”四字,意象渺遠,堪為琴中古品。
九、鳳勢式
此琴式樣與連珠式頗為相似,然體态更為寬博厚重。此琴徽、轸與雁足皆為象牙制成,琴體稍扁,典型宋琴風格。
十、伶官式
此琴玲珑秀氣,古風隐然。琴名:“混沌材”,下題一詩:羲皇人已杳,留此混沌材。想是初開辟,聲音妙化裁。完然一太璞,解愠阜民财。不鑿莊生竅,古風尚在哉。
傳統一張成品的古琴一律都髹以大漆,中國的漆器工藝之精美在這裡我不想過多的加以叙述。但傳世的古琴一般在經過一、二百年之後,漆層由于受琴聲所激會形成很多獨特而美麗的斷紋,有些斷紋觀之真如鬼斧神工一般神妙絕倫,歎為觀止!那是一種時光的沉澱,記載着一張琴經曆的人間風雨、世事滄桑。常見的斷紋有蛇腹斷、牛毛斷、梅花斷、冰裂紋等。
古代文人一般會給自己的琴取一個名字,然後把它題刻在琴的底闆上。古琴的命名原則有多種多樣,有的是根據琴聲的特色來取名,有的是根據自己的志向,有的是根據一種意境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命名一般都極其古雅而富有詩意,這種命名傳統再結合書法、篆刻、題詩等漸漸形成了一種古琴所獨具的文墨美。這些題詠再加上古琴獨特的斷紋使一些傳世的古琴渾身散發出一種難以言說的韻味,或古樸、或幽靜、或滄桑、或沉宛、或深邃!一張琴就是一幅畫、一部曆史、一位千年大道、一葉時光裡的扁舟。
筆者有一張古琴,雖然是一張新琴,但斫琴師告訴我他是用一塊明代寺廟的房梁做的。其聲蒼勁沉古無一絲火氣,扣之真如滄海龍吟。夜深人靜時常我會看着他,想生命的緣份真是不可思議!霎那間出神時,穿越時光之河仿佛又聽見曾經朗朗的誦經之聲。餘音袅袅,鐘磬和鳴……
2012年10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