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蘇轼的一生,你會發現他朋友圈的陣容那是相當強大且豪華。如果非要統計一下,他朋友圈的人數,起碼上千人,這還僅是在史書中可以查詢到的人數。
在交通閉塞,通信落後的古代堪稱傳奇一般的存在,難怪蘇轼自己曾得意地說: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
也正因如此,他的朋友涉及官場、文壇、宗教友人以及販夫走卒等四大類。
不過蘇轼對待朋友并非酒肉朋友,而是就如同他寫詩一樣真誠。還記得《贈劉景文》中“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的詩句嗎?那種對友人的勉勵和支持讓人感動。
作為好友,蘇轼有時也不免和朋友開一些玩笑,比如流傳千古的詩句“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就是蘇轼調侃朋友80歲了,還要迎娶18歲的小妾。
梨花為白發,海濤為紅妝,簡單一句話就将兩者之間的年齡差距體現得淋漓盡緻。
當然,這還不是最經典的。蘇轼後來信奉佛教,因此他結交了許多宗教友人,其中有一位姓王的道友雖然看上去仙風道骨,但卻六根不淨,仍然癡迷于女色。
蘇轼對王道友六根不淨的情況非常不滿,可礙于朋友情面不好當面直接戳破,為此蘇轼寫下著名的詞作《臨江仙·贈王友道》來勸誡好友戒色。
全詩分為兩個部分,上半部分主要是将王道友誇贊了一番。
我們看詩句中的“凝然點漆精神”以及“試看披鶴氅”,将王道友的精氣神體現得淋漓盡緻。
而上部分的最後一句“仍是谪仙人”,直接将王道友捧上了天,說他如仙人下凡一般。可見這位王道友确實有種仙風道骨一般的氣質,不然蘇轼這樣的描寫就有諷刺的嫌疑。
如果這位王道友确實仙風道骨,那麼聽完上部分之後,必然是心花怒放,心情大好。
看到王道友開懷大笑之後,蘇轼進入主題,連續使用“保器全真”、“風流”、“惟愛”等主題思想非常鮮明的詞語,直接勸告朋友,不要認為自己真的是仙人,其實保重身體,養精蓄銳才是王道。
至于風流韻事,如何比得上道家純真?更不應該像曾經的司馬相如一樣,沉溺在卓文君的美色之中。
言下之意,若長久貪圖享樂,必然會損壞自己的修行,那就得不償失了。
王道友聽完之後頗為感慨,随後以此為戒,從此再也沒有貪圖女色。
人的生命有限,文化的傳承無窮。
蘇轼死後,他的這首詞因為诙諧有趣,就流傳了下來。
不過男子看後會心一笑,而女子看後卻頗為生氣。
其實男子看後,會被詞作中的幽默诙諧逗笑,畢竟同為男子,那種性别之間的默契感還是有的。
至于女子看後卻有着不同的看法,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之間明明是非常美好的愛情故事,然而卻被蘇轼拿來當戒色的反面教材,這讓女子們頗為生氣。
其實古代女子都非常羨慕卓文君,她們都以卓文君為榜樣,都想擁有一位司馬相如這樣的相公陪伴一生。對于感性的女子來說,她們在古代的地位本來就低,絕大部分男子也非常霸道,女子在家幾乎沒有話語權。
簡而言之,卓文君就是她們心中的愛情希望,甚至是一種信仰。所以也怨不得女子看後會生氣了。
其實重新閱讀全詞會發現,詞的主題思想是在尋仙問道之上,在古代的宗教思想中,愛情被視為“空”,也就是沒有的意思。
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蘇轼寫這首詞,并沒有刻意诋毀卓文君的意思,而是從修道的角度去解讀愛情的本質。
當然,由于古代女子幾乎沒有接受過教育,尋仙問道者更是少之又少,自然無法理解詞作之中的具體含義,生氣也就在所難免了。
參考資料:《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