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細支氣管炎,對于大多數非醫學工作者來說或許還是很陌生的,這個多發于嬰幼兒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何危害?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劉建華副主任醫師幫您揭開這個病的神秘面紗。
那什麼是毛細支氣管炎呢?
其實毛細支氣管炎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一種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流行面廣,發病率高,常見于2歲以下的嬰幼兒,多數為6個月以内的小嬰兒。患兒臨床上以喘憋、三凹征及氣促為主要特點。多數毛細支氣管炎呈自限過程,患兒表現為輕症,即疾病對患兒的喂養、精神、血氧飽和度等沒有産生影響,預後良好。但中重度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尤其是<6月齡及有先天性心肺疾病、早産、低出生體重等高危因素的患兒,仍有較高的病死率,而且相當的患兒未來可能會發展成支氣管哮喘,嚴重危害兒童健康。
那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引起毛細支氣管炎的元兇是什麼?也就是引起毛細支氣管炎的主要病原是什麼?
其實毛細支氣管炎和上呼吸道道感染一樣,也是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人類偏肺病毒、腺病毒等多種病毒所緻,其中最主要和最常見的為呼吸道合胞病毒,約50%左右的患兒毛細支氣管炎都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緻。除此之外大約30%的患兒為混合感染,也就是說除了病毒感染之外還混合了細菌感染,比如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白菌,大腸埃希菌等細菌感染。
對于醫生來說,診斷毛細支氣管炎是非常容易的。患兒存在喘憋、三凹征,氣促表現,伴或不伴發熱,肺内可聞及喘鳴音、濕啰音及結合胸片、血常規等輔助檢查即可明确診斷。但對于初為人父人母的寶爸、寶媽來說,如何早期判斷患兒病情及時就醫呢?其實也很簡單。如果父母發現患兒早期可能隻有低熱、流涕、咳嗽等輕微症狀,3到5天後突然咳嗽加重,出現哈哈的喘鳴,呼吸費力,伴有胸骨上窩,鎖骨上窩,肋間隙凹陷,那應立即帶患兒就醫,這時患兒可能已經患上毛細支氣管炎了,需醫生及時指導治療。
那寶貝們如果患上了毛細支氣管炎如何治療呢,會不會有啥後遺症呢?
至今對于毛細支氣管炎仍沒有形成比較統一的治療方案,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争議。據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得不到理想的治療,甚至是過度治療。目前較為常見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霧化吸入,對于輕症患兒無需住院,如果家中可做霧化可家中霧化吸入治療;
2.如果明确存在細菌感染給予抗生素治療;
3.重症患兒出現缺氧表現者需住院給予氧療及鼻腔正壓通氣等呼吸道支持治療;
4.人免疫球蛋白支持治療,此為血液制品,用于重症患兒支持治療;
5.口服孟魯司特對于臨床緩解症狀,降低氣道高反應有一定療效。尤其是過敏體質或家族哮喘遺傳傾向者可适當延長用藥時間;
6.可以輔以中藥止咳化痰對症治療;對于病毒無特效治療藥物,臨床有幹擾素肌肉注射、霧化等應用,目前臨床無尚無統一意見。
嬰兒的第一次感染性喘息發作,即為毛細支氣管炎,但是三次以上,則應考慮為哮喘的可能。毛細支氣管炎易發展為哮喘,可能是因為毛細支氣管炎的疾病過程改變了患兒氣道的局部環境或體質。毛細支氣管炎的患病率在逐年上升,環境與基因均影響了毛細支氣管炎後哮喘疾病的發生。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的毛細支氣管炎68%-92%會在3歲之前再次發生喘息,3歲之後也僅有27%不再發生喘息,并且30%會發展為哮喘。研究發現在2歲以内患嚴重毛細支氣管炎的小兒,容易在6歲前患上哮喘,以下因素增加了毛細支氣管炎後哮喘發生的風險:
暴露于大量變應原,3歲之前反複喘發作(≥3 次),3 歲左右對空氣中的過敏原(尤其是花粉類)敏感,年齡、性别、居住地理位置、城鄉生活水平及随訪情況也影響了哮喘的發生,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年齡越小發展為哮喘的機率越高,男孩比女孩易患毛細支氣管炎,而且更易發展為哮喘,居住地越寒冷、生活水平越低也越增加了毛細支氣管炎及哮喘的患病率。因此,毛細支氣管炎後2年内應加強對患兒的護理,盡最大努力降低哮喘的發生。
既然毛細支氣管炎對于患兒危害還是顯而易見的,那有什麼預防措施嗎?
很遺憾,目前國内還沒有疫苗可應用,所以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就是加強護理,減少交叉感染。早識别、早診斷、早治療。
文字|兒科 劉建華
#順義婦兒醫院健康說#@頭條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