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中有美酒,胸次無塵事。
酒乃水中烈火,燃燒你的激情,也淹沒你的憂愁。手握金樽,思緒萬千,李白鬥酒詩百篇,孟德把酒抒豪情,貴妃醉酒花羞澀,醉翁好酒山水間……
古往今來,酒貫穿了生活中無數時刻,或在他鄉遇故知,或在金榜題名時,亦或是離别,是消愁。世人愛酒,更有醉酒之人,皆常言酒德,如“酒後吐真言”、“酒品即人品”等等。哪知豪飲之後,卻千姿百态,有呼呼大睡者,有長篇大論者,有得意忘形者,有見色起意者,不盡其數。
然而,也有這麼一位嗜酒如命之人,經常喝得爛醉如泥,不知朝夕。他就是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
明代于謙在《醉時歌》中寫到:“劉伶好酒世稱賢,李白騎鲸飛上天”。劉伶縱酒千古流傳,然而好飲之人,必是感慨萬千,他筆下的《酒德頌》,正是诠釋了真正的“衆人皆醉,惟吾獨醒”!
《酒德頌》
魏晉·劉伶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為一朝,以萬期為須臾,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行無轍迹,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止則操卮執觚,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餘?
有貴介公子,搢紳處士,聞吾風聲,議其所以。乃奮袂攘襟,怒目切齒,陳說禮法,是非鋒起。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銜杯漱醪;奮髯踑踞,枕麴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豁爾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二豪侍側焉,如蜾蠃之與螟蛉。
《酒德頌》元·趙孟頫
這篇文章是講,有一位品德高尚的先生,在他的眼中,把天地開辟以來的漫長時間看作是一天,把一萬年之久看作是轉瞬。以日月為門窗,視天地八荒為道路。行無所居,以天為幕,以地為席,随遇而安。 他嗜酒如命,無論何處都會帶上飲酒器具,隻管沉醉于美酒之中,不想去理會其它事情。
然而,有身份尊貴的王孫公子和士大夫,聽聞了這樣的事情,開始議論起這些行為,議論之間發生了争執,居然兩個人揎起袖子、撩起衣襟就要相互動手。兩人怒目切齒,辯說着世俗禮法,争辯是非,真是沒完沒了,無止無休!
正在此時,先生卻捧起了酒器,把杯中美酒傾入口中,悠閑地撥弄着胡須,伸腿箕踞而坐,大醉如泥,無思無慮,其樂陶陶。一會兒,又猛然醒來。尚有幾分醉意,垂耳靜聽,即使是打雷也聽不見,定睛細看,即使把泰山搬到面前也看不清。自然感覺不到身體周圍空氣的冷暖,更沒有那些世俗利害的欲望。在他看來,世間萬物,此刻就像江上的浮萍一般亂七八糟,不屑一顧;面前的這些公子大夫,與自己相比,就如同蟲子一樣渺小。
《酒德頌》明·董其昌
寥寥幾筆,草草數字,劉伶以這位大先生的故事,對封建禮法進行了批判,對這些上層貴族的腐敗和作為進行了諷刺。而自己面對這些人醜陋、猙獰的面目,早已無奈,隻能以酒避世,眼不見心不煩罷了。
金聖歎在《天下才子必讀書》中寫到:“從來隻說伯倫沉醉,又豈知其得意在醒時耶?看其‘天地一朝’等,乃是未飲以前,‘靜聽不聞’,乃是既醒以後,則信乎衆人皆醉,伯倫獨醒耳。”
所以,世人隻言劉伶縱酒,卻不知其心中大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