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也許明末之時,女真人真的有所謂的“氣運”吧,在老酋努爾哈赤死後,他的繼承人不但沒有“虎父犬子”,其表現甚至比努爾哈赤本人更為優秀。
我一直認為,皇太極是滿清時期最被低估的一位皇帝,他的後輩與之相比,無論被吹噓成千古一帝的康熙,還是自稱“十全老人”乾隆皇帝,都遠遠不如。
皇太極
滿清王朝正是在皇太極時期,由一個部落聯盟變成了一位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由一個内部矛盾重重,外部危機四伏的地方少數民族政權,變成了有實力與大明中央王朝争鋒的國家,也正是皇太極的苦心經營,清朝最終才奠定了八旗入關占領天下的根基。
許多人可能并不清楚,皇太極繼承後金的汗位,并不是由努爾哈赤死前指定的。事實上,在努爾哈赤死之前,他并沒有直接指定繼承人,而是設立了一個“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
這個“八王主政制度”的主要思想是,後金政權由八旗旗主共同推舉新的汗王,如果新的汗王行政無法使諸王滿意,八個和碩貝勒可以聯合将其廢掉,另推舉新汗。而這所謂的八個和碩貝勒,指的就是八旗的八個旗主。
沈陽十王亭
後金時代的旗主,可不是後來清朝時期地位雖高卻毫無實權的榮譽頭銜,而是真的手握重兵,具備對本旗具有生殺予奪之權的大将。因此事實上,雖然皇太極被推舉為大汗,但皇太極并不具備一言九鼎的權威,他面臨的,還有另7個擁兵自重的旗主。
與此同時,後金政權還面臨着由于戰亂、災荒、徭役、滿漢矛盾等諸多原因造成的經濟凋敝、物價猛漲、糧食奇缺、八旗士氣低落等諸多問題。
除了内患之外,外憂也絲毫不少,東邊的朝鮮半島李氏政權十分忠誠于明朝,對于後金不服不忿,毛文龍更是以皮島為根據地不斷騷擾八旗駐地。西邊近在咫尺的蒙古諸多部落,也并沒有臣服後金,尤其察哈爾部首領林丹汗,以黃金家族後裔的身份,對于後金政權抱有強烈的敵意。與此同時,南邊龐大的明朝與後金政權的戰争從未停息。
清朝局勢
皇太極面臨的局面錯綜複雜,極為棘手。正是在這種局面之下,皇太極果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首先一改努爾哈赤時代對于漢人的高壓政策,開始急用大量投靠滿人的漢奸文人,同時,實行滿漢分屯,化解了尖銳的内部矛盾,極大的提高了生産力和後金國力。
同時,又兩征李氏朝鮮,不但擄掠了大量的财物,也使得李氏朝鮮被迫臣服,不得不每年上供大量貢物。與此同時,皇太極通過聯姻等手段積極拉攏蒙古各部,又聯合投靠了後金的蒙古各部共同出兵,西征察哈爾部。
通過三次遠征蒙古,不但徹底擊敗了察哈爾部,使得漠南蒙古歸附,同時,他又獲得了林丹汗之子獻上的傳國玉玺,稱帝變得“順理成章”。而對于處于王朝末年的明朝,皇太極則多次派兵攻入關内,大肆擄掠,極大的補充了後金政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時也大大打擊了明朝國力。
皇太極
除滿洲八旗之外,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也是在皇太極時期編練而成。也在此時,由後金改國号為“清”的清政權,實力有了進一步的增強。
公元1643年9月21日,在位十七年之久的皇太極在盛京清甯宮去世。在位期間,皇太極鞏固内部政權,理清内部關系,将部落聯盟性質的後金政權改為了中央集權。同時,他通過多次征戰,先後征服了漠南蒙古、黑龍江流域、松花江流域、李氏朝鮮等廣大地區。
皇太極還曾多次攻入明朝,在壯大自己的同時,也極大的削弱了明朝的實力。正是有了皇太極打下的良好基礎,皇太極死後不到一年,清順治元年四月,清軍揮師入關,進入北京城,并最終一統天下,建立了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清朝。
清朝鼎盛時期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