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奶有降低食管括約肌壓力的作用,從而增加胃液或腸液的反流。牛奶(milk),是最古老的天然乳制品之一,被譽為白色血液。
2、牛乳及其制品是膳食中蛋白質、鈣、磷、維生素A、維生素D和維生素B2的重要來源之一。
3、鮮乳主要是由水、脂肪、蛋白質、乳糖、礦物質、維生素等組成的一種複雜乳膠體,其中水分含量占86%~90%,因此其營養素含量與其他食物比較相對較低。牛乳的比重平均為1.032,比重大小與乳中固體物質含量有關。乳的各種成分除脂肪含量變動相對較大外,其他成分基本穩定,故比重
4、蛋白質。牛乳中蛋白質含量為2.8%~3.3%,主要由79.6%的酪蛋白、11.5%的乳清(白)蛋白和3.3%的乳球蛋白組成,另有少量的其他蛋白質,如免疫球蛋白和酶等。凡20℃下于pH4.6沉澱的牛乳蛋白被稱為酪蛋白。酪蛋白是一種耐熱蛋白質,但可在酸性條件下沉澱,酸奶和奶酪即是以這個原理制成的。在乳中酪蛋白與鈣、磷結合,形成酪蛋白膠粒,并以膠體懸浮液的狀态存在于牛乳中。乳清蛋白對熱不穩定,加熱時發生凝固并沉澱。牛乳蛋白質消化吸收率為87%~89%,生物學價值為85,屬優質蛋白質。
5、脂肪。乳類脂肪約為2.8%~4.0%,以微粒狀的脂肪球分散在乳液中,呈很好的乳化狀态,容易消化吸收,吸收率高達97%。牛乳中的脂類主要以甘油三酯為主,少量磷脂和膽固醇,乳脂肪中脂肪酸組成複雜,油酸占30%,亞油酸和亞麻酸分别占5.3%和2.1%,短鍊脂肪酸(如丁酸、己酸、辛酸)含量較高,約為9%,是乳脂肪具有良好風味及易于消化的原因。
6、碳水化合物。乳類碳水化合物主要為乳糖,牛乳乳糖含量約為3.4%~5.4%。乳糖在腸道中能促進鈣、鐵、鋅等礦物質的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率;促進腸道乳酸細菌,特别是雙歧杆菌的繁殖,改善人體微生态平衡,促進腸細菌合成B族維生素。有些人成年後多年不喝牛乳,體内的乳糖酶活性很低,不能分解乳糖,乳糖在腸道内被腸道微生物分解發酵,産生脹氣、腹瀉等症狀,稱為乳糖不耐症。這部分人群可以食用經乳糖酶處理的奶粉,或飲用酸奶。
7、維生素。牛乳中幾乎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其含量與飼養方式、季節、加工方式等有關。如放牧期牛乳中維生素A、維生素D、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含量較冬春季在棚内飼養明顯增多。牛乳中維生素D含量較低,但夏季日照多時,其含量有一定的增加。總的來說,牛乳是B族維生素的良好來源,可以提供相當數量的核黃素、維生素B12、維生素A、維生素B6和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