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通常在我們的印象中都是憨态可掬的,總是懶洋洋地漫步在動物園裡,大部分時間都在吃竹子。作為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由于野外種群數量稀少,從被發現以來一直都是重點觀察對象。
正在吃竹子的大熊貓
極簡風格的黑白配色,懶散的行動風格總是給人一種莫名的親切感,但實際上野生的大熊貓其實是很危險的。畢竟再怎麼說,這類生物它也屬于熊科,身體裡流淌的是兇猛野獸的血液。那麼大熊貓的實際戰鬥力究竟如何呢?
貓科動物
陸地生物中,除了熊科,還有貓科動物同樣也讓人印象深刻。大型貓科動物那迅猛般的速度,鋒利的爪牙,強大的咬合力配合長長的犬牙使得它們成為了動物界裡頂尖的殺手。
老虎、大熊貓和獅子
今天我們将會用大型貓科動物中的獅子和老虎作為對比,讓它們來和大熊貓比較一番。同時也來解答一下獅子和老虎這類生物不吃大熊貓的原因,是否是大型貓科和熊科上的力量差距讓它們做出了這種選擇?
本文接下來将會以此作為探讨,來具體解答關于大熊貓的這些疑問。
行走的活化石科學家們過去在對大熊貓的化石研究中把大熊貓歸類到熊科,分子研究表明大熊貓的起源也許和現代熊科有些許差異,但各項特征都表明大熊貓屬于熊的一種。
巴氏大熊貓骨架化石
大約在1900萬年前與熊科的共同祖先開始分化,祿豐地區發現的始熊貓化石證明了這個物種生活在800萬年前。如此長時間的時間跨度,大熊貓仍然保持着與當時幾乎一模一樣的外貌,以及骨骼特征。這些發現也使得大熊貓有着活化石的稱呼。
大熊貓主要分布在四川
大熊貓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區,鄰近的陝西和甘肅也有少數大熊貓的影子。由于野生大熊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栖息地的減少使得野生大熊貓數量劇減,如今多以人工培育的方式進行繁衍。
所以從地理環境的分布來看,大熊貓和獅子、老虎這些便互不對付。原因很簡單,老虎和獅子是生存在不同區域的,它們幾乎都有别于大熊貓。
老虎
我們先來看看老虎,它作為現今最大的貓科動物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以東北虎為主。其他地區則是在東南亞、中亞、南亞,包括西伯利亞這片區域都有老虎的分布。
而獅子在地理分布上就更遠了,獅子原産于非洲和印度。它們主要栖息在草原、灌木叢等地方,主要活動在夜間和黃昏。即使在亞洲區域也主要在印度地區,而且種群稀少,數量不多。
奔跑的獅子
如此一看,獅子和老虎這兩個物種在自然栖息的狀态幾乎不會和熊貓有碰面的機會。即便是東北虎這種,活動範圍也不會擴張至四川一帶。所以它們雖然在自然界中表現強大,但要想互相捕食對方是沒可能的。
東北虎
不過我們可以把話題延伸一下,要是它們哪一天真的碰面了怎麼辦?畢竟想象中的情景,怎麼都是有可能的,那我們接下來再細緻地将它們進行比對,來瞧瞧到底誰更厲害?
大熊貓夠厲害嗎?大熊貓作為熊科中的大型成員,自然在體型上不會表現得太弱。成年大熊貓身長能長至1.9米,雄性體重能夠達到160公斤,雌性體重稍輕,但也達到了120公斤以上。厚實的皮毛不僅能夠為它們提供保護,黑白的色調還能幫助它們很好地隐藏在自然界中。
成年大熊貓
大熊貓經過百萬年的進化,已經表現為以食草習性為主,主食以竹子為主。由于竹子的能量非常少,所以大熊貓一天多個時候都在進食。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在于大熊貓的基因出現了一種缺陷變異,這種變異科學家們認為是在始熊貓上開始出現。
正在吃竹子的大熊貓
大約在2.4萬年前開始出現異化,通過大熊貓的基因測序顯示,這種飲食差異的轉換可能是由一種T1R1/T1R3鮮味味覺受體缺失所導緻。
具體應是由T1R1外顯子内的兩個移碼突變引起的,它能夠感知到肉類中的高水平谷氨酸。失去對肉類的味覺感知,使得大熊貓開始轉向食草。化石證據表明大熊貓的這種變化起始于7萬年前,完全轉化為草食大概在2萬年左右。
大熊貓演變
盡管大熊貓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名“素食主義者”,但是它們體内仍然保留着肉食消化系統。也就是說肉對它們來講也許不好吃,但能消化,而消化竹子中的纖維素則要歸功于腸道中的微生物群。
竹子
另外一點則是,大熊貓的咬合力其實并不差,成年大熊貓 犬齒的咬合力在1298牛頓,用于碾磨咀嚼的肉牙在1815牛頓。這麼說可能沒有什麼對比感覺,如果要加一個對比,那就隻有北極熊才能夠突破這個咬合力。要知道現今體型最大,最兇猛的熊科動物就是北極熊了。
北極熊
所以說不要小看了大熊貓,就算整天啃竹子,牙口也不賴。這個時候我們将老虎和熊貓進行一個比對,算上尾巴,老虎體長能夠超過2米,體型變化較大,最高能夠達到300公斤。
在咬合力方面,老虎能夠達到420公斤左右,這使得它們能夠捕殺像水牛這種大型動物。而獅子的咬合力遠不如老虎,從這一點來講,獅子想要通過撕咬來對大熊貓進行傷害恐怕還很難。
老虎則在這方面要強大得多,而且老虎作為獨自捕獵的動物,其靈活性也比一般動物更厲害。它的爪子能夠拍碎水牛的頭骨,獵物選擇方面老虎也偏愛較重的獵物。如果讓老虎和大熊貓這倆遇上了,恐怕大熊貓也是兇多吉少。
兇猛的老虎
但很難說誰能夠完全壓制誰,畢竟大熊貓也不是吃素的。力量和體型上面老虎也沒有絕對的優勢,以老虎這種單獨狩獵的機會主義者來講,如果大熊貓完全反抗,老虎也許在感到困難之後便會走開。
不過要是獅子的話就挺難說了,獅子雖然各方面都稍遜老虎,但獅群可不是單獨狩獵。雄獅會帶領整個獅群進行圍捕,通過一種分工合作來進行高效的捕食。
獅群
獅子通常會合力捕殺超過500公斤的大型獵物,包括非洲水牛、長頸鹿,這些都是它們的獵物。食性雜,狩獵範圍廣,使得獅群在非洲草原上非常危險。
如果獅群要對落單的大熊貓進行捕殺,很顯然即便是熊科動物也很難躲過這種追捕。不過貓科動物的耐力普遍都比較差,獅子也一樣,這是由于它們的心髒能力不如其他動物那麼強大。體型更小的鬣狗在心髒與身體的比例中都能達到1%,而獅子隻有0.5%左右。
鬣狗
如果大熊貓能夠利用地形優勢進行長距離的拉扯,或許有機會能夠脫離獅群的捕殺。綜合來看,獅子和老虎都能獵殺大熊貓并将其吃掉,特别是老虎這樣攻擊靈活多變的捕食者。
如此看來,大熊貓的演化是一種缺陷嗎?
正在吃竹子的大熊貓
機智的演化策略要說大熊貓本身在地球上生活了數百萬年自然有它們的生存策略,很明顯這是和它們的食草轉換有關。脫離了捕食争鬥的風險對大熊貓來講能夠提高它們的生存能力,這讓它們不需要進行老虎、獅子這樣的高消耗的捕獵行為。
憨态可掬的大熊貓
因此從生物演化的角度來講,大熊貓的進化表面上看是一種缺陷,其實是一種“聰明”的選擇。減少了争鬥的它們将一天當中的大多數時間都用來進食,而且竹子生長迅速、分布廣泛,也讓它們不會受到食物短缺的影響。
大熊貓如今深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喜愛,而且還成為了一種流行元素,而我國過去幾十年來對大熊貓的人工繁育也它們的種群數量得到提升。現在對于大熊貓來講,它們隻需要關心每天吃什麼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