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轼(蘇東坡)筆下真迹“枯木怪石圖”将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現身,估價将超過港币4億元(約3.5億人民币)
在全球藝術市場中處于領導地位的佳士得拍賣行,8月30日上午于香港藝廊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這幅已有千年曆史的畫作。據稱,這幅作品曾被史書記載,亦有收藏持有的相關記錄,但到了近代卻一度失蹤,在接下來的百餘年間均未出現在人們眼前。令藏界翹首以盼的蘇轼《木石圖》首度與公衆見面。
蘇東坡書畫作品拍賣價
2018年11 月 26 日晚,蘇轼的水墨畫《枯木怪石圖》,簡稱《木石圖》,在香港佳士得“不凡——宋代美學一千年”專場拍賣中,以 4.636 億港币拍出(含傭金,落槌價 4.1 億港币),約合人民币 4.112 億元。這使得《木石圖》成為曆年來僅次于北宋詩人黃庭堅《砥柱銘》的中國古代書畫拍賣第二高價,《砥柱銘》在 2010 年北京保利春拍以 4.36 億人民币成交。
宋 蘇轼 《木石圖》 水墨紙本 手卷,畫心部分。
米芾題跋
俞希魯、郭淐題跋
畫作裱成手卷,約為 27 x 543 cm,其中畫心約為 26 x 50 cm,其後有題跋四首。畫面可分為三段來看:除引首部分的空白之外,首先是畫心部分,繪制有枯木、石頭、草木等;第二段先後是劉良佐與米芾的跋文;第三段為元代愈希魯和郭淐跋文。
蘇轼《枯木怪石圖》
蘇轼 《木石圖》
古代書法家的書法作品拍賣價
根據近年拍賣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宋元作品的拍賣指數較引世人矚目:其中元代趙孟頫作品《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拍出1.9億元;宋代曾鞏《局事帖》2.07億元;蘇東坡《功甫帖》僅有9字,拍賣價竟高達人民币5037萬元,每字均價559萬元;而王羲之《平安帖》的成交價是3.08億元,論字賣,單字價值751萬元,這還不是真迹(唐代摹本)。
可以說,元代書法作品早已進入億元時代。而唐代的書法真迹珍稀罕見,價格會更高,幾百萬一字也是一紙難求。據業内人士透露,如果按500萬元一字來計算,這些唐代墨寶現時價值又是多少呢?字數較多的作品肯定更為昂貴,動辄數十億元一幅也不足為奇!下面這些都是珍品中的珍品…
《祭侄文稿》是唐代書法家顔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創作的行書紙本書法作品,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祭侄文稿》是顔真卿追祭從侄顔季明的草稿。縱20.8厘米,橫75.5厘米,共23行,計234字。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顔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緻“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湧,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氣呵成。《祭侄文稿》與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北宋蘇轼的行書《黃州寒食帖》并稱為“天下三大行書”,亦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此帖共234字,是十億元以上的唐代墨寶。
顔真卿(709~784年),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别号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名臣、書法家。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登進士第,曆任監察禦史、殿中侍禦史。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顔魯公”。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并稱“顔柳”,被稱為“顔筋柳骨”。 顔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顔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
《自叙帖》是唐代書法家懷素于唐代(776或777年)創作的草書書法作品,為紙本墨迹卷。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自叙帖》紙本,縱28.3 厘米,橫755厘米,共126行,698字,為懷素自述其生平大略,兼錄顔真卿、張謂、戴叔倫等人對其的贈詩成文。通篇為狂草,筆筆中鋒,如錐劃沙盤,縱橫斜直,無往不收;通幅連綿草勢,奇蹤變化,神采動蕩,實為草書藝術的極緻表現。是唐末五代以來大草書的熱門法帖,在中國草書史上承前啟後,在書法藝術領域影響深遠。被稱為“天下第一草書”。
此帖現存698字,也是十億元以上的唐代墨寶…
《小草千字文》紙本真迹是唐代書法家懷素創作的小草書法作品。經帖裝舊裱,墨迹真本,每頁縱26.8厘米,橫13.5厘米;共9頁42行(為周興嗣原文前段),計530字,蓋有藏印數枚,是價值連城的唐代墨寶,被譽為“天下第一小草”名帖。古有“一字值千金”之美譽,故又名為《千金帖》。曆為書林所重。現為著名學者黃錦祥所藏。
此帖筆畫瘦勁有力,靈動飄逸,毫無渙散衰頹之狀。通幅高古典雅,自然流暢,一氣呵成中嚴謹法度,變幻莫測神采飛揚。是古代最珍貴、最标準的小草範本之一,也是古代最美的小草書法真迹,反映出懷素晚年的最高水平。
此帖現存530字,也是十億元以上的唐代墨寶…
懷素(737~799年),唐代傑出書法家。字藏真,僧名懷素,俗姓錢,漢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考功郎中錢起的外甥。幼年好佛,銳意草書,與張旭齊名,史稱“草聖”。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随手萬變。人稱為“張颠素”或“颠張醉素”。他也能做詩,與李白、杜甫、錢起、陸羽、顔真卿、徐浩、戴叔倫、盧象等人都有交往。好飲酒,每當飲酒興起,不分牆壁、衣物、器皿,任意揮寫,時人謂之“醉僧”。他的草書,出于張芝、二王和張旭等。
傳世作品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千金帖)紙本、《苦筍帖》、《聖母帖》和《論書帖》諸帖。李白在《草書歌行》中盛贊懷素“草書天下獨步”,謂其草書天下第一,無人能及;顔真卿撰寫《懷素上人草書歌序》詠其為“僧中之英”。
《書譜》是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書于垂拱三年(687)創作的書法作品。草書,紙本。縱27.2厘米,橫898.24厘米。每紙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351行,3500餘字。《書譜》在宋内府時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後,現傳世隻有上卷。它是一篇論述曆代書法和論書法變遷之專著,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帖現存3500餘字,也是十億元以上的唐代墨寶…
孫過庭(646~691年),名虔禮,以字行。杭州富陽(今屬浙江)人,一作陳留(今河南開封)人。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今存《書譜序》,分溯源流、辨書體、評名迹、述筆法、誡學者、傷知音6部分,文思缜密,言簡意深,在古代書法理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許多論點,如學書三階段、創作中的五乖五合等,至今仍有意義。有墨迹的《書譜》傳世。
《張好好詩》是晚唐詩人杜牧創作的紙本行書書法作品,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所書,此時年32歲。帖為麻箋,縱28.2厘米,橫162厘米,46行,縱322 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是迄今罕見的唐代名人詩稿。全篇書法筆勢放縱,風格雄健,轉折處有孫過庭《書譜》之神韻,很有魏、晉書法的古樸風度。
此帖現存322字,也是十億元以上的唐代墨寶…
杜牧(803~853年),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太和二年(828年)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和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曆任監察禦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後入為司勳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麼清麗生動。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稱“小李杜”,以别于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亦工書法。《張好好詩》為其在世的書詩墨迹。
縱觀上面這些唐代的“稀世神品”,無不法度森嚴氣韻生動,印證了史載“唐人尚法”的真實性。這些名作一方面有着深厚的曆史底蘊,在社會上的認知度高;而另一方面純粹是作者的原創真迹,極為難得!成為了後世難以超越的經典。他們既是一代宗師,又是帖學正宗的典範。比起這些宋代的《局事帖》和《功甫帖》作品還要貴重得多,更是無法用多少億元來衡量它們的真正價值,都是難得一見的無價之寶!
北宋書畫家作品拍賣價
8月30日上午,佳士得于香港藝廊召開新聞發布會,令藏界翹首以盼的蘇轼《木石圖》首度與公衆見面。
蘇轼,字子瞻,号東坡居士,眉山(今屬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詩文稱著于世,世稱“三蘇”。他的書法從“二王”,顔真卿,柳公權,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楊凝式各家吸取營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努力革新。他講自己書法時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手俱得之矣。”他講他的書法藝術創作過程時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他重在寫“意”,寄情于“信手”所書之點畫。他在對書法藝術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用傳統技法去進行書法藝術創造,在書法藝術創造中去豐富和發展傳統技法,不是簡單機械地去摹仿。
1、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詩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黃州寒食詩帖》蘇轼撰詩并書,墨迹素箋本, 橫 34.2厘米,縱18.9厘米,行書十七行,129字,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一說存台灣私人手中。無款及年月,實際上寫于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那時蘇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烏台詩案”受新黨排斥,貶谪黃州團練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窮愁潦倒,在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作了二首五言詩: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節。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是苦雨,兩月秋蕭瑟。卧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裡。也拟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黃州寒食詩帖》是蘇轼書法作品中的上乘,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元朝鮮于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顔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2、《遊虎跑泉詩帖》私人收藏
遊虎跑泉詩帖,世存兩本,台北故宮一本,此一本也,皆蘇轼書法精品。此本東坡筆誤,脫一“水”字,台北本全。兩本章法布局皆不同,此本似應居先。蘇轼書法“淳古遒勁”、“體度莊安,氣象雍裕”、“藏巧于拙”,有“氣勢綽傾而神氣橫溢”的大家風度,非常人所能忖度。
蘇東坡的墨迹流傳到明清以後,存世極罕,十九皆在各大博物館,此本逸出,乃藏家曠世機緣。
款識:遊虎跑泉。轼。紫李黃瓜村路香,烏紗白葛道衣涼。閉門野寺松陰轉,謾枕風軒客夢長。因病得閑殊不惡,心安是藥更無方。道人不惜堦前(水),借與匏樽自在嘗。五月初三日。
印鑒:鑒藏印:秋壑、玉壺生、四明姚氏、邵璔真鑒、曾藏錢夢廬家(2次)、荻思過眼、定甫審定、明存真賞、明存閣珍藏書畫、古堇周氏寶米室秘笈印、周氏世守、思學齋鑒藏印、王季遷家珍藏。
附屬作品:陳繼儒題跋。
遊虎跑泉詩帖在北京長風拍賣公司2008年春拍會上以957.6萬元拍出。
3、《人來得及書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人來得書帖》是在季常之兄伯誠死後蘇轼寫給季常的慰問信,故有‘伏惟深照死生聚散之常理。悟憂哀之無益,釋然自勉’之句。帖上钤有“吳土谔”、“禦府寶繪、“儀周賞”等。帖後有董其昌跋:“東坡真迹,餘所見無慮數十卷,皆宋人雙勾廓填。坡書本濃,既經填墨,蓋不免墨豬之論,唯此二帖(新歲、人來)則杜老所謂須臾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也。”
此帖曾經明項元汴,清安岐等遞藏,後入清内府。安岐将此帖與《歲新展慶帖》合成一帖,并稱坡公傑作。《人來得書帖》凝重,筆法流暢,為書牍傑作。
4、《春中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轼啟。春中□□□□達,久不聞□渴仰增積。比日履茲馀□尊候何似,眷聚各無恙。轼蒙庇如昨。二哥□,春□□□有書問往還,甚安也。子由不住得書,甚健。會合何時,惟祝倍萬保啬,不宣。轼再拜。德孺運使金部老弟在左右。七月廿六日。
本帖鑒藏印有“奎章閣鑒書博士”、“柯氏清玩”、“柯九思鑒□真迹”、“江恂”、“王禹卿氏”。
此帖是蘇轼寫給範純粹(德孺)的信劄。範純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的第四子。宋神宗元豐年間,共有五路軍團出兵讨伐西夏,其中包括由高遵裕率領的環慶軍和由劉昌祚率領的泾原軍。《宋史》卷三一四《範純粹本傳》記載,北宋元豐末年,範純粹因調和讨伐西夏的遵裕、昌祚兩路軍的矛盾有功,神宗将他由陝西轉運判官進為轉運副使,這與帖中德孺之官銜“運使金部”是一緻的。據此可知,此信劄的書寫時間應為元豐末年,即元豐七八年間(1084—1085年),蘇轼年約50歲左右。帖中“二哥”是指範純仁(範仲淹次子)。
此帖筆法自然流暢,寓巧于拙,儀态淳古,有渾厚凝重之韻緻。雖有缺字、殘損,但仍不失為蘇轼中年時期的上乘作品。
5、《天際烏雲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天際烏雲帖》,蘇轼書蔡襄詩,行書,真迹曾由明代項元汴收藏,清歸翁方綱,有翁氏題跋。
天際烏雲帖又稱《嵩陽帖》,共三十六行,計三百零七個字。此帖無年款,據清翁方綱所考,約在熙甯十年(一O七七)至元祐丁卯(一O八九)這十餘年中所書,時蘇東坡四十二至五十二歲間。應該說,這是蘇氏書法藝術比較成熟時期的作品。
6、《洞庭春色賦》吉林省博物館收藏
洞庭春色賦,蘇轼撰并書。前者行書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真迹清初為安岐所藏,後入清内府,刻入《三希堂法帖》。後來又散人民間。1982年由吉林省博物館收藏。此為蘇轼晚年所作,自題雲:“紹聖元年(1094)閏四月廿一日将适嶺表,遇大雨,留襄邑,書此。”時年已五十九歲,筆墨更為老健,結字極緊,意态閑雅,奇正得宜,豪宕中寓妍秀。乾隆曾評:“精氣盤郁豪楮間,首尾麗富,信東坡書中所不多觏。”《佩文齋書畫譜》卷七十七贊譽為“當是眉山最上乘”。由此帖可見蘇武的又一種行書風格。
7、《中山松醪賦》吉林省博物館收藏
《洞庭春色賦》與《中山松醪賦》,均為蘇轼撰并書,此兩賦并後記,為白麻紙七紙接裝,紙精墨佳,氣色如新,縱28.3厘米,橫306.3厘米,前者行書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後者行書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題十行,八十五字,前後總計六百八十四字,為所見其傳世墨迹中字數最多者。前者作於公元1091年冬,後者作於公元1093年,為蘇轼晚年所作,蘇轼貶往嶺南,在途中遇大雨留阻襄邑(今河南睢縣)書此二賦述懷。自題雲:“紹聖元年(1094)閏四月廿一日将适嶺表,遇大雨,留襄邑,書此。”時年已經五十九歲。
此二賦筆意雄勁,姿态閑雅,潇灑飄逸,而結字極緊,集中反映了蘇轼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明張孝思雲:“此二賦經營下筆,結構嚴整,郁屈瑰麗之氣,回翔頓挫之姿,真如獅蹲虎踞。”王世貞雲:“此不惟以古雅勝,且姿态百出,而結構謹密,無一筆失操縱,當是眉山最上乘。觀者毋以墨豬迹之可也。”乾隆曾評:“精氣盤郁豪楮間,首尾麗富,信東坡書中所不多觏。”此兩帖清初為安岐所藏,乾隆時入清内府,刻入《三希堂法帖》。溥儀遜位,被輾轉藏入長春僞帝宮,1945年散失民間。1982年12月上旬發現并入藏吉林省博物館。此卷前隔水、引首在散失時被人撕掉,造成殘損。
蘇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轼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轼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書畫】
寒食帖
赤壁賦
洞庭春色賦
中山松醪賦
新歲展慶人來得貼
天際烏雲帖又稱嵩陽帖
墨竹卷
春中帖
次辯才韻詩行書
渡海帖
李白仙詩卷
行書題王诜詩帖
治平帖
次韻秦太虛詩帖
祭黃幾道文卷
宸奎閣碑
答謝民師論文帖卷
緻坐主久上人尺牍
北遊帖
一夜帖
潇湘竹石圖
墨竹圖
蘇轼 《木石圖》
著名的曆史學家陳寅恪說過,華夏文化曆經數千載的演進,登峰造極于宋朝。佳士得拍賣亞洲區總裁魏蔚說,“宋朝為許多人所迷戀,因為它經濟發達,文化昌盛、名士輩出。在衆多名士當中,蘇轼最為人所熟知。他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終豪情、達觀。他的詩詞被吟唱至今,他的書畫傳世極少,能夠在拍賣市場出現的畫更是鳳毛麟角。而《木石圖》便是傳說中百年前流失海外的蘇東坡《木石圖》,也是大家常在教科書上見到的《木石圖》。今天大家見到的是他的全貌,不僅有蘇轼的筆墨,還有“宋四家”之一米芾的題跋。佳士得非常激動,在此刻與您一起,百年之後迎歸這幅名畫重返舞台。”
佳士得藝術部主席Jonathan Stone也表示,《木石圖》是一件重要的、珍罕的、曆史性的作品。“蘇轼是一個通才,他是一名學者、一個詩人、一個政客,也是一名藝術家。他在中國文化中受到極高的推崇。因為,我們極度榮幸能夠推出《木石圖》,希望他的才華和他的名譽,能在全世界傳播。”
蘇東坡的畫迹目前所知存世僅有三件。其中之一是現藏中國美術館的《潇湘竹石圖》,另一件《蘇轼枯木竹石、文同墨竹合卷》現藏于上海博物館。《木石圖》應是唯一一件流傳于民間的東坡畫迹,也是進入美術史教科書最多的一幅蘇東坡的作品。
至于傳承方面,南都記者了解到,在北洋政府時期,《木石圖》和《潇湘竹石圖》被著名古董商方雨樓購藏。此後,兩件畫作又被吳佩孚的秘書長白堅夫買下。後來,《潇湘木石圖》被白堅夫轉讓給了著名收藏家鄧拓,由鄧拓捐贈中國美術館。《木石圖》則流入日本,收藏于阿部房次郎爽賴館。
▲《木石圖》畫心部分
今年春天,香港佳士得書畫部專家遊世勳發現這幅畫作時,“興奮得無法克制自己”。據說,此件藏品的征集有有賴于去年藤田美術館藏品的拍賣。或許因為彼次拍賣引起不小的轟動,《木石圖》的現藏家在今年佳士得到日本征集拍品時,主動打來電話,聲稱“有國寶”。遊世勳看到藏家發來的圖片,汗如雨下。
▲上饒劉良佐跋文
“什麼說這件作品開啟了文人畫的先鋒?主要是這件作品與蘇東坡的官運有關。由于蘇東坡一路颠沛流離,他按照當時身邊所能見到的景緻畫出這件作品,所以它看起來和當時的宋代宮廷繪畫有很大不同。他并不刻意去描繪花鳥或雄偉的山水,迎合皇室的需要。他是按照身邊所接觸的景物,賦予它一定的精神性。從他開始,竹子、石頭甚至一顆枯樹,都有了精神性的意義。當我們細細觀察這張作品的時候,你會發現,裡面的幹、濕、濃、淡的變化非常複雜,甚至于順着石頭的勢可以牽扯到這棵枯樹。整個動态往右邊走了以後,左邊是不是虛掉了呢?他左邊又補上了一些濃墨的小竹子,非常細膩。這張畫是一張包容的、力量向中心集中的畫作,是非常完整的。”
▲米芾跋文
“在畫的旁邊,有同時代非常著名的書法家米芾的作品。米芾的書法作品的不同之處在于細線的走若遊絲,重的部分又重如磐石。目前,我們隻能找到當時宋代四大家蘇、黃的合璧,也就是《寒食帖》,現藏台北故宮。這件蘇、米的合璧,有畫,有書法,是絕無僅有,非常珍貴。”
▲郭淐跋文
著名書畫鑒定家張珩、徐邦達都曾鑒定《木石圖》為蘇轼真迹,但他們無緣目睹原畫真容,所憑借的是該畫的珂羅版。
▲愈希魯跋文
關于《木石頭》,張珩在《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繪畫一》裡記述道:“此卷方雨樓從濟甯購得後乃入白堅手,餘曾許以九千金,堅不允,尋攜去日本,阿部氏以萬餘得去。”近百年後再度面世,《木石圖》早已身價倍增。佳士得預估《木石圖》的成交價在4億港元左右。國寶級别的珍罕畫迹上拍,無疑将是今年秋季中國書畫拍賣的一場盛事。據悉,8月31日及9月1日,《木石圖》于佳士得香港藝廊進行預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