螨病是由疥螨科和癢螨畜禽螨病(疥癬)類寄生于畜禽的表皮内或體表所引起的慢性皮膚病,以接觸感染、能引起畜禽發生劇烈的癢以及各種類型的皮膚炎為特征。畜禽包括牛、羊、豬、馬,以及駱駝、犬、貓、兔、雞等,人都有不同的螨所引起的螨病。羊的螨病主要由疥癬科的疥癬屬和癢螨科的癢螨屬的螨引起,以疥螨屬和癢螨的螨危害大,山羊的螨病以劇烈瘙癢、皮炎和脫毛為特征,嚴重時可引起大批死亡,給畜牧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病原
疥螨體形很小,近圓形,背面隆起,呈半球狀。腹面扁平,前後各有足2對,雌蟲足短,雄性足略長,雄蟲笫一、二、四對足和雌蟲笫一、二對足尖端有帶柄的吸盤,吸盤呈喇叭形,柄長不分節。雌螨大小為300~500x250~400微米。囗器位于蟲體前。雌螨生殖孔位于蟲體腹面中央。肛門位于體後緣正中,半背半腹。蟲卵橢圓形,有白而薄的卵殼,大小為150㐅100微米。
癢螨是羊癢螨病的主要病原。癢螨在各種螨中較大,蟲體呈長圓形,體長0.5~0.9毫米,肉眼可見。口器長,呈圓錐形,位于蟲體前端;腹面有4對足,較長,前2對向前,位于蟲體前方,後2對向後,靠近蟲體後方。雌蟲笫一、二、四對足秋雄蟲前三對足都有吸盤,吸盤長在1個分3節的柄上。雌蟲的笫三對足上各有2根長剛毛。雄蟲笫四對足很短,沒有吸盤和剛毛。雄蟲軀體後部有2個大結節,蔔各有長毛數根;腹面後部有2個性吸盤。雌蟲生殖孔位于蟲體腹面前部。肛門位于軀體末端。
發育史
疥螨與癢螨的發育史都包括卵、幼蟲、若蟲和成蟲4個階段,并且全部發育過程都在皮膚中完成。疥螨成蟲通過羊隻體表鑽進表皮挖掘隧道,并在其中發育和産卵。卵再發育為幼蟲,幼蟲3對足。幼蟲爬到皮膚表面再另開隧道,蛻化為若蟲、成蟲。整個發育過程需15天左右。
癢螨雌蟲産卵于皮膚表面。卵橢圓形,大小約300Ⅹ400微米,卵内含卵胚細胞或發育成形的幼蟲。幼蟲也是3對足,自卵內寄生,吸食皮膚内淋巴液,2~3天後蛻化為若蟲。若蟲4對足,外形似成蟲,但不具生殖力,寄生吸食經3~4天發育為成蟲。整個發育過程曆時9~10天,如濕度、溫度過低等,發育過程可達3個月。雌成蟲一般生活30~40天,每天可産卵5枚以上。
傳播
螨病均以病羊與健康羊的直接接觸而傳染。被螨蟲污染的飼管用具和工作人員亦可傳播。冬季發病較多、較重,相對溫腹季節發病輕微,但少數螨仍寄生于體表隐蔽處。
症狀
羊疥螨病的發生率比癢螨病高。羊螨病的明顯症狀為癢。感染初期有癢感,尤以夜間和溫暖圈舍中明顯。由于蟲體的機械刺激和毒素作用,患部發生皮炎。劇癢使羊摩擦和啃咬患部,局部脫毛,皮膚破損,淋巴液滲出,形成痂皮,皮膚幹燥、變厚、起皺和龜裂,病區可逐漸向四周延伸擴大。病羊常因劇癢而不安,影響采食和休息,引起消化、吸收機能降低,造成病羊營養不良、貧血和消瘦,嚴重感染時可引起死亡。
羊的疥螨好發部位是體表短毛部分,常起始于嘴唇、鼻面部、眼圈、耳廓等皮膚薄處。癢螨病多發于綿羊,被毛長而稠密之處,如頸前、背部、臀部等處。此外疥螨病患部滲出物少,而癢螨病患部滲出物多;癢螨病比疥螨病更易引起脫毛;癢螨病患部皮膚皺褶形成不明顯,而疥螨病患部由于皮膚增厚嚴重,皺褶形成明顯,甚至有時形成龜裂。
治療
治療螨病的藥物較多,方法有皮下注射、囗服、局部塗擦、噴淋及藥浴等。如阿苯達唑,阿維菌素,伊維菌素,雙甲咪,辛硫磷等藥物。藥物用量用法按說明使用。可根據發病輕重,間隔治療數次,以期治愈徹底。
防制
羊一旦發生螨病,損失将很嚴重。必須制定經常性的綜合防制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羊舍的清潔衛生,保持通風、幹燥、溫暖、衛生。
2,由外地引進羊隻時,須進行細緻檢查,隔離10~15天,确無病羊時方可混群飼養。
3,發現病羊立即隔離治療,并對圈舍地面、食槽、圍牆及所有飼管用具進行殺蟲處理和徹底的消毒工作。
4,嚴格執行牧場獸醫衛生制度,嚴禁一切可能攜帶螨病病原的動物和人員接觸羊群。經常細緻觀察羊群,發現羊隻瘙癢、脫毛等現象,應立即檢查,及時采取柑應的防範措施。
5,認真落實春、秋兩季定期驅蟲工作,選用以花椒為載體<阿苯達唑--伊維菌素預混劑>新型驅蟲藥物,對本病有防控作用。藥物用量用法按說明。
備注:其他畜禽也适用。
,